關於《本草綱目》這部書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1578年,年齡六旬的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只可惜尚未確定書名。一天,他出診歸來,習慣地坐在桌前。當他一眼看到讀過的《通鑑綱目》還擺放在案頭時,突然心中一動,立即提起筆來,蘸飽了墨汁,在潔白的書稿封面上寫下了“本草綱目”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端詳著,興奮地自言自語道:“對,就叫《本草綱目》吧!”為了這部書的體例,李時珍考慮了許久,也翻閱了不少書籍,並從《通鑑綱目》中得到啟示,決定採用“以綱挈目”的體例來編這部書,並以《本草綱目》這個名稱作為自己經歷二十七年蒐集、整理、編纂的這部書的書名。
本草綱目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滷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效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階向高階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虫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這種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受到達爾文的高度重視。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引用了《本草綱目》中關於雞的七個品種和金魚家化的資料。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科學領域。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藥物學鉅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採,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本草綱目(中醫典籍)《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製了1111幅精美的插圖,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影響最大。《東周列國志》為明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當週宣王輕易見殺,當褒姒巧遇得活,《東周列國志》拉開了它那長達數百年史事的序幕。這是古今中外時間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描寫春秋戰國時代“列國”故事。關於“列國”故事的平話,最早產生在元代。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秦漢前的一些史家為了某種原則立場,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和評價,有時會隱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記述的文字中,……沒有一定見地的人,很難發覺,更談不上理解了。這部書的通俗之處,正是將那暗礁一樣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種種是非善惡,忠奸智愚,畢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這是作者編寫此書的用意,也是他們對後人的貢獻。
西周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叫周幽王,他是一個昏庸暴虐的國王。西周末期,由於社會矛盾的加劇,王室內部的矛盾也擴大了,褒姒亂政,使得周幽王終於被申侯和犬戎的聯合軍隊攻入王宮後殺死,周王朝鼎盛時代就此結束,歷周平王繼位後,將王都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稱做東周的開始。周王朝的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的勢力日益強大,東周社會進入了一個大動盪的時期,中國先秦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開始。這是中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管仲、子產、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
春秋時期最先強大起來的是鄭莊公,裡面把他描寫成一個奸詐陰險的小人,因此在裡面的歷史地位並不高。鄭莊之後有齊桓,齊桓公小白得鮑叔牙的幫助,擊敗管仲輔助的公子糾,從而成為齊公,後又任管仲為相,因其任人唯信,兼聽納諫,又得管仲鮑叔牙之大才,很快就雄霸天下,九合諸侯。但其結局悲慘,困死宮中,死後各子相爭數歲不休,也因此漸漸失去了齊國的霸主之位。齊桓公之後,重耳續伯,自深得民心的申生死後,年青時的晉文公重耳便多有磨難,三十歲上逃走天涯,先後流走齊、楚、秦等無數國家,取齊女秦女為妻。只因一幫志同道合如介子推等人的幫助方幸而得生。秦公三平晉亂,最終還是把他推上了晉國國君的寶坐,老來得國的重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兢兢業業把國家治理得無比強大。“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鳴必驚人”的楚之大鳥,因國亂而三年隱若之後果如他之言,一下飛上了亂世春秋的高空,成為一方霸主,這就是締造了絕纓大宴的楚莊王。而後的楚平王昏庸,竟佔兒媳為己有,又聽讒言,欲死太子也絕後患,因而牢伍奢,誘殺其子,幸得伍員逃得一生,一夜間愁發皆白之後逃離楚國,後落根於吳,也因他的再生,幾使楚丘和越國覆滅於吳國之手,這個有著太多傳奇的伍子胥,叩開了吳越春秋的大門,吳王闔閭之後,伍子胥薦夫差而得王,然而夫差不聽子胥忠言,放回已困多年的越王勾踐夫婦,最終導致吳國滅於這個重生後兢兢業業,一心為復仇而臥薪嚐膽的人手裡。緊接著晉國三分天下為韓、趙、魏。大概春秋時期的歷史就到此了,之後的戰國史,寫得相對簡單得多,也沒有像趙氏孤兒那樣紛繁複雜的故事。
《東周列國志》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麼龐大,但也還十分精彩,衛鞅入秦變法,西門豹、吳起的故事等,但給讀者記憶深刻的當數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人,四人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孫臏、龐涓學兵法,蘇秦、張儀習遊說。孫臏後為龐涓陷害,幾死於魏,佯瘋才得脫歸齊國,後馬陵道萬箭射死龐涓。蘇秦遊說六國聯合抗擊秦國,即歷史上著名的合縱,張儀助秦,後幾次破蘇秦的合縱之謀。兩人皆為遊說之仕,中,他們算不得什麼偉大人物,全為小人之舉,蘇秦先一貧如洗,後因遊說而富貴還家,按的觀點,其是為了自己而行遊說之事,全不顧國家以後的發展,尤其在他後面的日子尤為明顯。結局悲慘自是不必說。蘇秦張儀之後,多出如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這樣的好客之士,在他們門下,養士多達數千人,但所養之士也多無用,不能為國出謀劃策,也不能為之身死。當然藺相如、廉頗……這樣的大將之才也是有的,白起長平一戰坑殺趙卒四十萬餘。再後期,秦王翦、趙李牧等出現,王翦是秦併吞六國的主力統帥,兵越千里,戰功顯著。
縱觀東周幾百年,無外乎一個“亂”字,亂世春秋,父子相殘、……兄弟相爭、父奪子愛,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並不足為奇。春秋時期,多有……謀國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軫、寧俞、趙盾等,也多有謀國之君如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晉悼公、楚莊王、秦穆公等,但之後,謀國之君和謀國之臣皆越來越少,後幾近滅絕,多出將才而無相才者,也多為遊說之人,再之後,只剩家養士人的君子,當然如信陵君……這些也堪為國才,但所養之士少有用者。再之後,僅剩將領之才了。將領之後呢,就只剩貪贓枉法、賣國賣家的郭開之流,惟秦王政為治國之君,任人唯賢。下面也有一幫如王翦、李斯等的能臣,也難……怪秦能併吞六國而統一天下,唉也!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虞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本篇僅簡要概述中國歷史,對歷史朝代的時間先後順序有一個總體主線,因為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必要充分不充發的條件,有起因,發展,結果,在此不長篇大論,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祖國從哪裡來,經過了怎樣的發展,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夏商周,上古三朝
2東周分春秋和戰國
3西周封邦建國,分封制,後期邦國勢力強大,分裂諸侯國
4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5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戰國時期,列國紛爭,各國變法圖強,諸子百家,魏國首先變法圖強,李悝、吳起,
6秦國,商鞅在以前的變法上改善加強,秦國奮六世餘烈,一大批改革家軍事家李斯白起王翦等秦始皇千古一帝終於一統中國,
7百代都行秦政制:郡縣制,指鹿為馬,陳勝吳廣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8楚漢爭霸:劉邦政治家與武夫個人英雄項羽的較量
9西漢:初期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雄才大略擴大版圖
10新朝王莽改制
11東漢:光武中興,雲臺二十八將
12三國鼎立:英雄輩出,猛將如雲,魏設九品中正制
13西晉短暫的50年統一和平五胡亂華
14東晉與五胡十六國時期,永嘉南渡,中原官民大量南遷,衣冠南渡,北方連年戰亂五胡十六國,東晉門閥政治,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15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六鎮集團分裂西東魏,關隴集團,北魏分西魏,東魏,後分為北周,北齊
西魏府兵制,歷經北周,關隴集團北周武帝,宇文邕,有一統天下的抱負,不料英年早逝,柱國大將軍,楊堅繼續奮鬥再造統一,
16隋煬帝,大興土木,濫用民力,京杭大運河,科舉制,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17唐朝:貞觀之治,武周女皇,開元盛世鑑真東渡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
18五代十國:五代,梁唐晉漢周,大多是前朝武將弒君奪取君位改朝,兵變
19宋:後周殿前禁軍趙匡胤,陳橋兵變南征北戰統一華夏,杯酒釋兵權,為了防止武人兵變,重文輕武,宋朝武功不鎮,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與遼朝,澶淵之盟,與金靖康之難
20 南宋,宋金議和紹興和議隆興和議
21西遼,耶律大石西征而為東攻
22蒙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古帝國,騎兵遠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