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軍隊要在郭澤跟衛靈公訂立盟約。
趙筒子說:“諸位臣下誰敢去跟衛君訂立盟約?”
涉倫、成何兩位大夫說:“我能去。”
在盟會上,衛國請晉國大夫抓住牛耳朵取血。
成何說:“衛國是小國,就像我們晉國溫縣、原縣一樣,怎麼能等同諸侯國家?”
將要蘸血塗抹嘴唇,衛君先蘸上血,涉他按住他的手,血流到手腕上。
衛君發怒了,王孫賈疾步走上前去,說:“盟誓是用來申明禮義的,像我們衛君,哪裡敢不遵照禮義卻接受盟約呢?”
衛君受到侮辱,想要叛離晉國,卻擔憂大夫們不聽從他。王孫賈讓他駐在郊外,不進都城。
大夫們問他為什麼這樣,衛君告訴他們受到晉國侮辱的事,並且說:
“我身為國君,卻讓國家受到侮辱,請另選繼位者吧,我服從他。”
大夫們說:“這是衛國的災難,難道是國君的過失嗎?”
衛君說:“又有災難呀,命令我‘一定要用你的兒子和大夫們的兒子送來晉國當人質’。”
大夫們說:“如果這樣對衛國有益處,國君的兒子前去的話,諸位大夫的兒子敢不都揹著繩索跟著前去?”
他們正準備出發,王孫賈卻說:“假如衛國發生動亂,工匠、商人未嘗不鬧事,驅使他們一起前去才好。”
衛君把這個意見告訴了大夫們,便帶上這些人一起來。
出發的日期定下來,衛君接見國內百姓,派王孫賈問他們,說:“如果衛國叛離晉國,晉軍五次進攻我們,能有多大危害?”
百姓們都說:“五次進攻我們,我們還可以抗戰。”
王孫賈說:“這樣說來應當叛高晉國,陷入危難而後再送人質,有什麼晚的?”
於是叛高了晉國。
晉國人要求改立盟約,衛國沒有答應。
吳王夫差率軍在夫椒打敗了越國,為攜李之役報仇雪恥,於是進入了越國。
越王勾或帶領五千兵馬退守會稽山,派文種大夫透過大宰伯齬請求議和。
吳王夫差準備答應他。
伍員說:“不可以。臣下聽說,樹立德義不如多上加多,消除疾患不如徹底乾淨。從前有個部落首長過澆,佔領斟灌氏,討伐斟邪氏,把他們的首長殺害了,依附他們的夏後相也完蛋了。
相的妻子後紹正在懷孕,從牆洞裡逃出去,迴歸了有仍氏,生下少康。
少康做了有仍氏的牧正。他嫉恨過澆,能戒備他。
過澆派部展椒搜尋少康,少康逃奔到有虞氏,做了庵正,為有虞氏消除災害。
首長虞思於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用綸地給他做封邑。
少康有長寬各十里的田地,有五百兵馬,能夠廣泛施行思德,開始實行復興國家計劃,以便收聚夏國的民眾,建立官職。
他派女艾前去偵察過澆,派季村引誘過澆的弟弟戈殖,於是天亡了過國、戈國,恢復了禹王的業績,祭祀夏代祖先,同時祭祀天帝,不讓以往的典制失傳。
如今吳國不如過國,可是越國大於少康,上天或者將使越國強大起來,放過他們,不就難對付了嗎?
勾踐能夠親近臣民,而且盡力施給恩惠,所施給思惠的沒有不該賞賜的人,所親近的都是有功勞的,跟我們吳國同在一塊地方,卻又世代為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