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意思就是,朕之所以不用王瓊和王守仁,是因為在你們傳統文官看來,三邊是傳統勢力的地盤。
宣大一線和遼東都已被張周勢力的人給佔了,如果朕讓張周勢力的人去三邊……光是內部勢力的糾紛,可能就讓這場仗打不下去。
秦紘看起來跟張周沒什麼矛盾,但始終秦紘也是你們傳統派系出身的,他也屬於那種老成持重的老臣,如果派王瓊和王守仁去,他或還認為朕瞧不起他,只有派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最好還是你們傳統派系文臣所舉薦出來的,才符合各方的期望。
“陛下,如若要找到有領兵進取之心的善伐謀之臣……也不是不可,但……需要推舉和遴選。”
這次由謝遷出面敷衍。
陛下您跟我們要人,我們就要馬上給你推薦一個出來,這不是大難題嗎?
怎麼也要讓我們回去商量商量吧?
朱祐樘道:“寧夏局勢瞬息萬變,待韃靼小王子破關寇邊之後揚長而去,一切將於事無補,諸位卿家,你們不會到這時,連人選都不是現成的,還要回去再想吧?”
皇帝不滿了。
你們這些傳統文官,總在攻擊秉寬。
現在朕也體諒你們,沒用秉寬的人去主持三邊軍務,最多是把朱鳳調過去,但朱鳳始終是武勳,他用兵也是要聽命於文臣的,現在你們連個領兵巡撫都挑不出來,這不是在打朕的臉,是在打你們的臉。
馬文升道:“戶部左侍郎許進,可勝此任。”
不是你們內閣也不確定舉薦誰嗎?那就由我這個兵部尚書來了。
劉大夏不適合,那就派個“德高望重”的過去,直接派尚書不行,派個侍郎總可以吧?許進到底是戶部左侍郎,一邊調動錢糧,一邊配合進兵,這很合適。
朱祐樘道:“不妥。都說了,是以後進之臣來領兵,你們為何就沒聽明白朕的意思?”
劉健此時也很焦躁。
又要找後起之秀,還要找懂西北局勢的,還要是不讓秦紘覺得反感的……最重要的是當下就要把人給舉薦出來……這難題出得也太大。
就在劉健心焦要選誰時,一旁的李東陽道:“臣認為,南京太常寺卿楊一清,可勝此任。”
“哦?”
朱祐樘本還有些急切和氣惱。
聽到舉薦之後,他微微皺眉,並未置可否。
李東陽道:“楊一清在陝西多年,熟悉陝西、甘肅、寧夏等處軍務,且其有用兵之謀。”
朱祐樘看著一旁的劉健道:“劉閣老你認為呢?”
劉健道:“臣也認為尚可。”
“嗯。”朱祐樘點點頭,似也在思索這個人是否合適。
此時馬文升卻對此有所異議:“陛下,楊一清在陝西時多為督學,即便有熟悉邊地的優勢,但難掩其未在軍政中謀職之弊。還請陛下另選派他人。”
說白了,馬文升認為楊一清資歷不夠。
上來就當寧夏巡撫,還要主持帶兵出擊,派個尚書去都未必能鎮得住場子,居然找個名不見經傳的楊一清?
朱祐樘道:“也未有更合適人選,且事態緊急,朕同意用楊一清出右副都御史,主政寧夏邊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