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我知道什麼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但那一定是我一句話……那個誰誰誰,你把糧草輜重問題給我解決了,然後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大不了誰沒完成我找誰的麻煩就行了。
這種上位者的心態,大概也是大明曆朝歷代君王理想化的戰爭,也算是土木堡之變的禍端之一了。
李榮道:“不知張先生作何意見?”
他的任務只是跟張周求策,他也不認為太子那邊會有什麼高見。
張周笑意盈盈道:“如果連大同都推進不下去的政策,指望在寧夏、延綏和陝西這些地方能推行嗎?再或者是,等保國公將兵馬推進到河套之內,再讓商賈在河套之地內完成商屯?”
李榮苦笑道:“自然不容易。那先生的意思是,還是堅持要在大同推進?”
張周道:“今年大同本地新增了鹽引,連煤炭都可以透過朝廷來採購,這對於那些商賈來說應該是趨之若鶩的事情,如同西山的發展一樣,一個地方要有資源,商賈才會蜂擁而至。強行去推寧夏等處的商屯,也不容易啊。”
言外之意,不是我支援在大同搞以商屯、煤炭為主的產業鏈,是整個西北這些邊防之地,有資源的只有大同。
李榮會意點頭道:“明白了。對了先生,陛下還有涉及到保國公的這份奏疏,他提出要兵分五路,您……是否給些意見?”
朱厚照一聽,瞬間從霜打的茄子變成了精光閃閃的葫蘆。
“我知道啊,我來……”朱厚照急不可耐推薦自己。
張周往他身上瞅一眼,他瞬間覺得有點這目光不懷善意,想到先前張周給他出難題,他似乎也意識到錯了,苦笑了一下又變成“乖寶寶”。
李榮看到這架勢,心裡也是吃了一驚。
心裡在琢磨,這太子誰都知道任性妄為,卻是這位蔡國公隨便一個眼神就能鎮得住……難怪陛下對蔡國公教子這方面是寄予厚望……東宮講官可真沒一人有這本事啊。
張周語氣顯得很深沉,比以往有點故作神秘道:“陛下對於保國公等人如何用兵,應該不會過多提要求吧?”
李榮道:“是,若要制定好規則的話,那出征之前就該定了。”
“那便是。”張周道,“保國公兵分五路的出兵方略,或有其道理,我作為兵部尚書也不好隨便去指責前線將領的用兵之策,畢竟是將在外啊。”
“呵呵。”
李榮笑著。
他能理解,如今張周當上兵部尚書之後,好像在言談等事上更為拘謹了。
他把這看作張周被文官“同化”的徵兆。
以前再跋扈,如今都當了六部中大實權的兵部尚書了,還能不收斂的?
……
……
李榮離開,朱厚照顯得百無聊賴道:“一共就三四萬兵馬,還兵分五路,是怕韃子沒集中優勢兵力獲勝的機會是吧?”
張週一聽就知道。
這熊孩子喜歡“大場面”。
喜歡大集團軍作戰,不喜歡搞那些小規模的作戰,說好聽的這叫格局大,說不好聽的就是眼高手低。
張周道:“若一次出兵數萬,火炮火銃等配備齊全,或是韃靼人壓根就不會主動接戰。”
“那還不好?就往草原深處打,打到他們大汗的帳篷之下,就問他們打不打?”朱厚照顯得很有豪氣。
張周搖搖頭道:“你不帶兵,就不要去質疑帶兵人的策略,你若是在這裡對他們指手畫腳,或許戰敗了他們會把責任都歸到你身上。大方針你可以定,如何出兵,要完全信任麾下的將領……身為大明的儲君,這點度量還是要有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