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朱鳳親率的四千多騎兵,已從偏頭關趕至大同。
進城第一件事,朱鳳就是去拜會王守仁,因為這次皇帝出關的起點就在大同,而為了保證皇帝此番出巡的順利,三邊的一些將領也會奉調往大同方向調集兵馬。
但為了保證三邊的軍事不出差錯,所調的主要人員就是成國公朱輔父子倆,朱輔因為是從延綏出發,預計要比朱鳳晚四到五天才能到大同。
這比皇帝到來大同要早得多,並不怕在這期間發生什麼大的變故。
大同總制衙門內。
朱鳳見到王守仁,恭敬行禮。
而王守仁對朱鳳也體現出了尊重,畢竟如今西北邊陲的主要將領中,像朱鳳這樣既有背景,還有實力,且靠山還很強大的將領,也就這一個,連他老爹朱輔都要靠邊站。
“聽說蔡國公將要帶兵馬出擊草原,不知可有其事?他是從何處出兵?需要末將協助於他嗎?”
朱鳳這次,是深切希望張周能帶著他一起進草原的。
以前他是避戰的那個,但隨著成國公府的影響力開始減弱,朱鳳也希望透過跟張周的關係,為老朱家爭取點什麼。
且他對張周出征這件事,是抱有極大期待的,因為之前張周也曾不止一次在他面前說,以後會帶他去建功立業。
王守仁道:“我也只是剛知曉張尚書要親率兵馬出擊草原,聽說帶的兵馬並不多,只有數千人馬,至於是從大同出關,還是從旁處,我也並不知曉。知節,你初來乍到,應該先把本地的防務多熟悉一番。”
言外之意,你還是先別關心你那位張兄了,你應該關心一下自己的事。
“陛下御駕親征了嗎?”朱鳳又問道。
“是。”王守仁道,“預計將在二十天上下抵達大同,在這期間,一定要保證韃靼人不會干擾到御駕前來大同,你休整幾日後,會派你以萬數兵馬出關隘,先行出兵到威寧海。”
朱鳳問道:“為何不是回撥往居庸關方向?”
王守仁搖頭道:“我們後方的路線,會有宣府地方兵馬協同,這都已做了詳細的安排。如今從大同到貓兒莊,再到威寧海這一段,因為沒有聯綿的關隘阻攔,若是韃靼人來犯的話,或會形成一定的威脅,這才是你需要駐防的地方。”
朱鳳點點頭道:“我知道了,陛下在關內,不會遇到戰事。但要是出了關口,往威寧海去,就一定會有麻煩……也不知蔡國公幾時會到大同來。若是他從威寧海出兵……我想跟他一起去。”
王守仁道:“朝廷並未做如此安排,你還是先聽令於我,把我交待給你的事做好。”
你這個當將領的真是一點覺悟都沒有。
王守仁差點想說,你到底是聽誰的吩咐辦事?
也不能說你靠山強大,就不聽我的號令吧?
朱鳳悻悻然,卻好像也明白到現在王守仁才是他的頂頭上司,也只能是恭敬領命。
……
……
張週一行出兵神出鬼沒,並不會走大同,而他將會在張家口一線出關,進入草原,並長驅直入。
因為唐寅之前也是隻是發了一個大致的座標回來,且時間已過去了近一個月,其實如今唐寅兵馬身在何處,張周自己也不知道,他要做的是出關之後自行摸索。
最好再來個迷路,讓韃靼人覺得這路兵馬是沒頭蒼蠅,只要韃靼人敢出兵跟他交戰,他就會讓韃靼人感受到什麼叫科技的力量。
至於朱祐樘這邊,出兵則非常緩慢,走了四天才抵達居庸關。
而大軍還要在居庸關一線休整一天再走。
因為關口內也暫時安置不下這兩萬兵馬,所以有的兵馬直接駐紮在關口之外,也不是說城裡就是沒地方,但皇帝要進城,總歸是要做一些妥善安排,皇帝這兩萬兵馬有一半還不是騎兵……這其實給居庸關內守軍將士帶來極大的不方便。
皇帝走到哪,好像都是巨大的累贅,讓地方上在招呼起來非常為難。
朱祐樘進城後,隨即也召見了居庸關內實際的領兵之人,衛指揮使,如今臨時調為宣府副總兵的張大宏。
此人算是科班出身,是在研武堂內順利結業,並從大同衛指揮僉事調到居庸關當守將的,雖然理論知識很足,但卻沒有實戰經驗,屬於大同那邊實戰派排擠,而自己又渴望獲得戰功的那類人。
但因為按照大明的規則,沒有實戰經驗的只能放到第二線,所以他也只能被臨時安置在居庸關。
這地方,上次遭遇到韃靼來犯還是在當年土木堡之變後。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