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全部的故事了,白鹿。”
……
“我以前真沒想到,我會有倒轉時間穿越重生的機會。不過既然來了,那就把一些以前沒做的事情做完吧。”
在初春溫暖的季節裡,少年蜷縮在柔軟的懶人沙發裡,曬著太陽逗著貓,用一種溫和的語氣,將他從未展露過的過往娓娓道來。
他在述說的時候語氣平靜悠然,就像在講一個說給孩子聽的童話故事,故事裡沒有瘋狂、殺戮和死亡,好人都得到了好報而壞人都被拯救。
可事實上卻截然相反。
儘管言律歌並沒有用什麼激烈、暴虐、殘酷的詞彙,僅僅是平淡、直白、從容地描述了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但那字裡行間所潛藏著的黑暗和絕望,卻令白鹿也為之心悸。
……他最初被人當成工具利用和交易時,大約沒有現在這般滿不在乎。
……他變成一個冷漠自私誰也不信的狂徒時,大約沒有現在這般輕描淡寫。
……他遇見了此生唯一一個朋友卻兩次轉身離開時,大約沒有現在這般隨心所欲。
……他試圖復仇試圖尋找繼承人卻什麼都沒能做到的時候,大約也沒有現在這般淡然處之。
所有的苦難所有的孤單所有的嘶喊、所有的悲痛所有的緬懷所有的不甘,都被他完美地隱藏在了那淺淡的笑意之下,就好像真的已經不在乎了一樣。
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就像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能忍住一波又一波的痛苦,在被異種印記折磨到這種程度依舊一聲不吭。
現在白鹿明白……他大概只是習慣了隱忍,不會在任何人面前露出虛弱的姿態。
“好了,故事聽完了。”言律歌託著腮幫子笑,“小白鹿,這次你打幾分?”
白鹿進入運算狀態。
精神健康情況檢定模型的演算法很複雜,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判定原則就是:邏輯性。
智慧生命是複雜的、多變的,但同時也是富有邏輯性的,任何行為總能找到前置依據。
若是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好人突然殺了人,那他“可能受到精神汙染”;但若他殺的是害自己家破人亡的仇人,那他便是“正常”的。
若是一個殺人如麻的魔頭突然立地成佛,那他“可能受到精神汙染”;但若他被聖人所感化決定改邪歸正,那他便是“正常”的。
雖然人和人的心智各不相同,但是正常的心理變化是存在一定共性的,而精神汙染導致的心理變化大多偏離共性。
言律歌前世裡的心理學家們對此量化,最後得出一個通用的模型來檢測精神汙染情況——既是精神健康情況檢定模型。
白鹿之前對言律歌的過往並不瞭解,僅憑一句話便認為他“可能誘發精神異變的嚴重心理問題”,但是如今言律歌主動補完了前因後果,她便不能再任性地選取0.865的超限係數來扣分了。
而在新一輪的運算中……
白鹿有些難受地得出結論:“您的精神檢定得分為99分,為‘正常’狀態。”
不但及格了,而且這分數竟然還那麼高!
就離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