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面描寫的東西很多。
它首先講到的是災變之前社會的繁華景象,不過很多東西都做了誇大。
當然有可能並不是誇大,如果這個災變時代是常發那個時代往後發展二三十年之後的情況的話,常發覺得很多東西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就像懸浮在空中行駛的街道列車。
書上說這是一種磁懸浮技術,但是常發覺得它的描述是有些不太客觀的,因為這個列車並不是簡單懸浮在地表幾厘米或者十幾厘米高的地方,而是直接在地表五米以上。
書上說這個技術出現之後,很大程度的避免了發生車禍的機率,彷彿意思就是當車子飛在五米之上之後,跟地面上的行人形成的兩個階層,所以車與行人就不會再相撞了。
再往下看下去,常發才看到災變時代發生的情景。
說的作者說很多東西是他經過考證獲得的,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非常有可能。
關於災變發生的原因,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描述,但是大家一致認為當時是有兩個巨大的勢力因為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發生了戰爭。
而後其中一家勢力出現內亂突然發狂,發射了核彈進攻另一個勢力,然後兩方就此爆發了大戰。
這瘋狂的核戰又引發了地球全體國家的癲狂,於是,大範圍的核戰爆發了,整個地球瞬間就變成了一片廢墟。
當時的人們總是說,當地球上的所有核彈爆發之後,能把整個地球給毀滅掉,但是核戰真正爆發之後,地球並沒有出現任何毀滅的跡象,反而是人類的文明幾乎被毀滅掉了。
戰爭中所有核彈都是朝著中心城市的方向投過去的,幾千幾萬枚的核彈轟炸,每個國家的所有城市,幾乎每個城市都被毀滅掉了,只有那些邊遠地區的人活了下來。
也有些人提前躲進了防空洞裡面也活了下來。
但是核戰之後最大的威脅是輻射,幾乎整個地球都被輻射被籠罩了,很多人即便從防空洞裡出來,或者說即便沒有受到核彈爆炸的威脅,但是也幾乎被輻射給弄丟了性命。
災變的前一百年時間裡,人類一直處於一個瀕危的狀態,隨時可能被滅掉,但是最終還是慢慢復甦了下來。
災變過後的第二百年裡,人們慢慢集結出了勢力,那時候輻射已經消散很多了,威脅已經非常小了。
所以很多小勢力慢慢集結成了大勢力,人們也逐漸變得強大起來,當時的人們還是比較團結的,彼此幫助,一起抵抗世界上發生的變化以及危險。
這三百個庇護所就是在那個時候建成的,那時候人們的科技力量什麼的都非常弱小,建造這三座庇護所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很多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三百座庇護所最初建起來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城牆,城牆裡面搭建的就跟現在集鎮上一樣的普通磚瓦房,人們就在城牆裡面躲避危險,然後在外面工作。
遇到一些難以抵禦的危險的時候,他們就躲進城牆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