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聲音誠然不能做到這些,但他確實有一些可以讓鑑銘選擇的東西。
那就是,命運。
“汝之抉擇影響深遠,遠遠超出汝自身之宿命。”
“戴死之面具即化身為死;而生之面具則將使汝心中希意保護之人得以生存。”
“光陰有命,從不由人,眼下汝亦有選擇的權力。”
“試問汝之抉擇為何?歧途之心?”
一番自顧自的說話過後……鑑銘也在這不知道能停止到什麼時候的時間中開始了一個人的思考。
按照那聲音所告訴他的來說,選擇有兩個,但同時都伴隨著相應的代價。
如果自己選擇銀色面具……那麼自己就能活下去,可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將會化身為……死?
先不管化身為死的意義代表著什麼,眼下鑑銘又去思考另一個選擇,一個青山已經做過的選擇。
如若選擇金色面具……就代表著自己會死,看情況來說,應該是在選擇了這個答案之後,眼前的尖銳觸鬚就會穿透自己的胸膛吧。
而在自己死後……自己心中想要保護的人……會得已生存?
不……就算說是自己想要保護的人……這種人也並沒有存在吧?
畢竟,人生在世,大家都是自己保護好自己的。
那麼,選擇就很明確了,是生,還是死?
鑑銘會怎樣做了?他會為了自己身邊的人而欣然赴死嗎?
(我答應過自己……在明白正確的死亡之前……我不可以再輸了。)
不會,鑑銘就不會這樣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更何況,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自己眼裡的其他人,是‘人’。
因為每個人能知道的,能瞭解的也就只有自己的心意和想法而已。
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他人也同樣是有自我思想的生命。
他們可能是一個幻象,一個夢境,一個世界為你安排出的,輕薄的假象。
不是嗎?
當你對那些‘人’作出反應之後,他們也會對你做出相應的反應。
當你入睡後,整個世界彷彿進入了靜止,第二天,一切又渾然開始。
而當你死亡後…………對你來說,那些‘人’都會消失。
消失,就意味著死。
如果你死了,那他們也將不復存在。
對。
世上就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除了你以外的那些人,是‘人’。
對自己來說,自己就是這世上的一切。
就在鑑銘還在猶豫到底該不該選擇那個顯而易見的選項之時,他的腦海中迴響起的,是和知音在約會時說過的那些話。
【鑑銘你呀……就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
那聲音在腦海中不斷迴響,漸漸的,鑑銘甚至感覺那聲音近在咫尺,透徹心扉。
好像聽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之聲音,鑑銘微微一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若是就這樣死了,就再也見不到知音了。)
(主人公要是這樣就死了,這本書可就寫不下去了。)
那是一個,與青山完全相反的答案。
“我想要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