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劉心月和許夢幽說了這件事,她也勸許夢幽放下執念,即使不喜歡周鵬也沒有必要苦苦去追一個沒有希望的人。
許夢幽有一點聽進去了,她自己也想過是否要放棄,她也不想在這樣騙著周鵬,對他太不公平。
但她嘴上還是強硬著說:“怎麼,你個小丫頭才幾天啊,就胳膊肘往外拐啊,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喜歡那個楊宇昊。聽說他身邊可是女人無數,你是要進後宮嗎?”
劉心月花痴的說道:“這說明我男神魅力大啊,我就是喜歡了,不行嘛。”
許夢幽鄙夷的看著她,“真是無可救藥,我看你搬過去住得了。”
劉心月立馬跑過來抱住許夢幽,“不,我要黏著姐姐,我才不會離開姐姐。”
許夢幽輕輕摸著她的頭,“傻丫頭,你能不能快快長大啊,以後可沒有人會一直陪著你。”
劉心月淘氣的說:“放心,我會快點找到陪我的人的。”
我在那段時間參加了家教培訓的社團,每個週末都會去當地一所小學上課。給孩子們帶點禮物,給他們新的上課方式。
其實很小的時候我就想當一名老師,並不是因為老師這麼職業是多麼高尚,而是因為我以前上課時總覺得現在的上課方式太扼殺孩子的童心了,從小就要被逼著寫那麼多作業,上課的時間佔了那麼多,而孩子的成長教育卻逐漸被忽略。
所以現在的孩子總是有許多心理問題,他們還只是孩子就尚且如此,而大一些的便更是壓力太大了,只能默默抒發自己的憂傷。
就像李榮浩《成長之重量》裡面所說:“天也就那麼大,我又不是不敢。闖蕩幾年大不了哭個幾晚。成長之重量,無法計算,太多難忘。這條路好長,去的地方,有詩和理想。昨天留下的一灘,淚和汗,造就現在的我越崛強越勇敢。”
即使是站在這樣一夥小孩子面前我也依舊有點緊張,因為我旁邊還有錄影的,我自己都不記得怎麼講完的,可能是邊發抖邊掩飾吧。
他們很聽話沒有搗亂,可能是班主任提前吩咐了。但我覺得他們很可愛,有時候提的問題真的讓人意想不到。比如司馬光砸缸這個問題上,有孩子問他既然爬不出來,那他是怎麼爬進去的?
我覺得很有意思,小時候我也曾經這樣天馬行空,富有想象力。我以前還認為魚都是天上掉下來的,因為有一次我在水田裡看到有魚,於是每次下雨我都要仰著頭害怕會被魚砸到。
可是漸漸長大,我們卻一點點失去了想象力。比如寫作業時日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答題套路,寫作文先寫個題記,開頭結尾要寫得美美的,連字數控制在哪一塊都有規定。
還有閱讀的統一模式,使用了什麼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說明了……。
現如今比較火的話題便是魯迅先生的那句“晚安”,標準答案是:晚,點明瞭時間,說明當時是一個烏黑的夜晚,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安,表現了人們在這樣的黑暗社會里還能安,從側面表現了人們的麻木不仁。感嘆號則表現了作者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其實我一直覺得語文閱讀就沒有標準答案,作為中國人,讀自己的母語,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所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中文不同於其他語言,有很長的歷史淵源,我們的文字是有溫度的,所以誰的理解都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何來對錯之分。
我在下課的時候關注到一個小女孩,她似乎有心事不像其他人一樣在追逐打鬧,她只是一個人在座位上安靜看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