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茅麓鎮西陽茅山東麓,青龍山,鬱崗峰。
茅山東麓,群山簇合,溪谷山溝清奇幽寂,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山岩上瀉著瀑布,山崖下綠樹茂密。
於蔥蘢蓊鬱的山林頂上,一座紅牆灰瓦、樣式復古的道觀巍然而立,沿石階而上,兩側松柏斜交,猗猗綠竹於五色天光下映出蕭疏竹影,鳥鳴百囀千啼。
茅山山頂,道教宮觀,乾元觀。
蔥翠幽姍的篁影裡悠悠然飄出清悠揚逸的琴曲,隱隱含著幾分“道教善聲”的味道。琴聲如一抹清泉,於竹林罅隙間扭動出入,稍許,古箏、琵琶、月琴、三絃和笙、簫、笛參並作之聲闖蕩而出,清悠婉麗,迷離美妙。那音韻或清脆圓潤,或壯懷激烈,或意蘊綿長,清爽可耳,又或者愀愴幽然,令人腸斷魂隕。
乾元觀,**院,煉丹井旁,歪脖子老松樹下。
一張四方端正的石桌布置於下,石桌之上,有橫19跳,豎19跳交錯的細線組成了一方又一方小格,而在其中的一些格點之上,有黑白二色的圍棋子以某種高深的佈局排置著,構成星象般的玄妙圖案。
石桌的兩端,有兩人相對而坐。
右端那人穿著水洗藍寬袖道袍、褲腰部嵌縫鬆緊帶,上下兩端緊窄的燈籠褲,道袍之上,尤繡著陰陽魚太極圖案。此人老態龍鍾,凸顴骨,掃把眉,容顏蹙縮,高梁挺鼻,曲背躬身,身體幾呈九十度,只是一段及地的銀鬚顯得有點仙氣,有種萬壽神龜的氣態。
這位年逾期頤的老者,面容慈善,一對善目尤顯得精神。
如果對道教高人有點認識的人在此就會認出這位年逾期頤、面容慈善的老者,名為張志順,為海南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西安萬壽八仙宮名譽方丈,同時又是海南省玉蟾宮住持,道號米晶子,又號九曲回陽道人。他生於1912年,如今早年逾百歲,為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稍微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身份意味著什麼。
而在這位老者的對面,則是穩穩當當地坐著一位身穿青黑色長袍大馬褂、頭戴漆黑六瓣合縫瓜皮帽的當年男子,比起對面的老者,這名除了缺一個振魂幡外打扮像極了算命道士的男子模樣看來至多也不過半百,但是一對清明懾人的滄桑眼眸,卻絕非這個年紀的人所能擁有。
這位算命道士模樣普普通通,平凡無奇,細眉高粱,略微收緊的下顎,既算不上醜得見不得人,也不算上俊氣逼人,只是讓人覺得親近舒服。唯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那一對鑽石般亮得人無法直視的眼睛。
但真論起精神氣,這位算命先生看似平凡無奇的氣質卻是更勝過對面的百歲老道長。
兩人相對而坐,目光卻是落在兩人中間的那一張石桌的棋局之上。
時間,一寸一寸爬過,但是,卻不見哪一方有動靜。
一直過了半晌,右側的百歲老道長方才嘆息道:
“道明,你的技藝又有精進了。這一局對弈,是我輸了。”
“承讓了。師叔。”對座的青袍男子微微一笑,兩手伏在膝前,目中生出親和之色。
張志順坦然地認了自己的敗局,隨即,他指點著石桌上的棋局,笑道:
“重觀我們的棋局,前四步未成氣候大可不論。自第五步起,黑5掛角,白6脫先反掛,黑7雙飛,引我的白8、10雙子壓長一邊,這是雙飛燕這一古老定式在當今對局中的典型運用。隨後你的黑1來點三三,這是最簡單的定型,但是卻是整副棋局的關鍵一步。白2虎,黑3爬過,我的白4斷吃一字,這一區域性你下的子看似不便宜,但是卻敲定了最後的局勢。最後我雖然盡力挽救,但奈何大勢已去,左支右絀,難挽狂瀾,最後輸你八目,是木已成舟,大江東去不復返啊。”
“師叔慧目如炬,洞若觀火,道明才真是佩服。師叔年事已高,棋藝還能這樣高深,分析這樣頭頭是道,已經非常人能及。如果師叔你年輕三十年,道明決計不是對手。”青袍男子微微一笑,很自謙地表示自己才能的淺薄。
聽到宋道明的謙言,張志順捋須哈哈一笑,眯起眼含笑說道;
“道明啊,我就是讚賞你這不驕不躁的性子。”頓了頓,他嘆息道,“道明,說句真心實話,雖然你在儒、釋道、三教上的悟性極佳,造詣頗高,是世所罕見的道法全才。但是從你的命格來看,你卻是舉世難出的公侯將相命。雖然你不是簪纓世胄,但當初若是不出家離俗,當個黌宮名士還是綽綽有餘的。雖不能換個十世榮華富貴,卻也能夠享一生清福。”
對於張志順的一番言說,宋道明只是笑而不語,他一手拾起了一枚棋子,輕輕敲著石桌面,道:
“都是勞塵俗士,怎得解脫之門?宋有大理段氏十九君主九人出家避俗。清有順治剃髮為僧。帝王之命尚且難脫佛緣道緣,我不過是個勞塵俗士,又怎麼還想求什麼榮華富貴。”
宋道明和善地笑著:
“入世也好,離俗也罷,都不過是下一盤名為人生的棋而已。為牛為馬的灰領,跑堂奔波的藍領,諂上媚下的白領,惶惶不可終日的金領。都不過是奔波在棋盤上的子兒。”
宋道明指節輕敲著石桌一角,嘴角浮現起一絲深不可測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