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上朝聽政的事情還是濺起了一片水花,畢竟當初聖上封了三位親王,瑾王就不用說了,那就是脫韁的野馬,誰的話也不聽,聖上都被他氣得跳腳,讓他老老實實的上朝,這不是笑話嗎?
楚王身體不好,一早就告了罪,養身為重,皇上也沒強求這個兒子。
只有剩下的吳王吃嘛嘛香身體棒,又是最聽話孝順的兒子,老老實實的上朝聽政且表現良好,在朝上從不多言,特別完美的背景板。
如今皇上下令讓楚王上朝聽政,大家自然是都很意外,這也太突然了。
怎麼好端端的就讓楚王上朝聽政?
不管眾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反正心裡都猜疑不已。
接了聖旨的楚王召集幕僚,眾人面上都帶著驚喜,這可真是個大好的訊息啊。
像是吳王那樣自己巴巴的去上朝,哪裡能有他們王爺這樣被聖上欽點來的榮耀?
果然王爺是對的,只要能穩住了,就不用急。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喜氣洋洋,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還是楚王說了一句,大家才知道竟然是瑾王的手筆。
這下子大家更高興了,瑾王好啊,這種事兒全天下誰敢做?
也就只有瑾王了。
既然要上朝,第一天只怕大家都會盯著他,楚王自然不能錯過這次機會,想要在眾人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這第一次上朝就是最佳的機會。
“本王打算在朝上回奏名麓書院跟國子監的事情。”
楚王這話一下子把眾人都給驚懵了。
“王爺,這會不會太操之過急了?”範定坤開口勸道。
“我認為王爺做得有道理,俗話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想那吳王一心想要當孝子賢王,上朝這麼久一件正經的差事都沒做過,別人只覺得吳王是個好人,誰會覺得他是個有擔當的王爺?咱們王爺不同,上過戰場,立過戰功,為朝廷出力,為聖上分憂,既然要上朝,必然要做出點正事給人看。”竇寧義正詞嚴看著楚王,“王爺,機會難得,勿要錯過。”
徐楊林也點點頭,“我同意竇寧的話,老範就是太穩當了,咱們王爺不走賢王的路子,要曲中取直,務必讓人覺得王爺能擔大任,靠得住,如此一旦朝中有事,所有人都會首先想起王爺。”
皇上年紀越來越大,說句掉腦袋的話那就是朝不保夕,誰知道什麼時候會出點事情。
一旦有什麼意外,王爺這個形象會帶來極大的優勢。
這可比設什麼賢王靠得住。
眾人議論紛紛,最後還是認可了王爺的話,紛紛出謀,上朝之後王爺怎麼說怎麼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務必要將國子監這件事情暴露於陽光之下。
尤其是躲在後頭的石太傅,這次即便不能將他拉下馬,也得讓他顏面掃地,在聖上的心中留個烙印。
***
另一邊,傅元令見了薛凝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