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令第一次聽說這些事情,頓時來了興趣,“我後來只聽母親說外祖為我請先生費了不少心思,沒想到這裡頭還有這樣的趣事,你可跟我說說,我並不知道呢。”
樊夫人聽著傅元令難得帶著些撒嬌的語氣,坐在她對面,跟她一起往外收拾書本,說道:“那時你只有三歲多點,小蘿蔔丁似得小人兒,你母親讓你背千字言,你張口就來,當時把老頭子給稀罕的不行,一直可惜你是個女娃子。”
“真的嗎?”傅元令不知道,不記得,完全沒印象。
“真的,只可惜當時我們行程已定,不能在潞陽府久呆,臨行前老頭子給一朋友寫了封信,後來就有了你外祖千金聘請名師的事情。”
傅元令大為吃驚,沒想到還有這樣的緣故,“我沒聽家裡人說過。”
“你家裡人都不知道,怎麼跟你說?”樊夫人輕聲笑道,“年紀大了,就愛嘮叨,那些陳年往事就在眼前晃。”
傅元令心裡更愧疚了,夢中的自己到了上京也沒能前來探望二老,看她丟掉了什麼?
“那您多跟我說說,我就愛聽這些,小時候的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傅元令是真心的說道。
樊夫人笑著嘆氣,“人老了才會憶往昔,也沒什麼可說的。”說到這裡微微一頓,看著傅元令笑,“你來可是有什麼事情?”
傅元令點頭,“還真的有事情。”
於是就把自己舉辦文會的事情簡單的說了說。
樊夫人很感興趣,也有些驚訝於傅元令小小年紀就能做這樣的義舉,道:“寒門學子十之有八九,你能有這樣的心胸,老頭子知道了一定很高興。這麼多年,家裡的銀錢都被他拿出去接濟學生了,他一個人的能力了有限,你能這樣做,他一定開心。”
“樊大儒心懷天下,不像是元令汲汲營營,心裡很是慚愧。”傅元令道。
“怎麼能這樣說?”樊夫人不贊同的說道,“心存善意者,自然是能力越大越好。我們一把老骨頭了,自然是盼著你們這些年輕人越來越好。”
傅元令聞言一笑,“我會盡力的,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跟您商量一下,我想著中秋節接您跟樊大儒去畫舫上過,您看怎麼樣?”
樊夫人自然是拒絕,“不用麻煩了,一把老骨頭不想折騰了。”
“不用折騰,畫舫那邊全都準備好,就您跟樊大儒二人再無其他人。而且這樣一來也方便樊大儒觀看文會情況,不管他老人家參不參加都無妨。”
樊夫人聽到後面這一句就動心了,想了想說道:“等人回來我問一句再說。”
“那行,我先準備好,中秋節我們伯府也會在畫舫上過。您別擔心只是為了您二老折騰,並不是這樣的。”傅元令誠懇的說道。
樊夫人微微一笑,“你小小年紀真是什麼事情都想得周到,難得。”
樊夫人嘴上這樣說,心裡卻有點心疼。
傅元令卻是已經習慣了,沒覺得有什麼沒不妥當。
中午在樊家吃了午飯,下午回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