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文書下達的的確很快,外頭的商戶們吃瓜還沒吃個全乎,就看到傅家又接了聖旨。
一時間大家不知道該羨慕還是該同情,畢竟這樣的事情弄不好就要傾家蕩產,當然要是幹好了,那就是個下金蛋的母雞啊。
雖說傅元令做生意一向沒虧過,但是這回的生意不是她自己要做的,這不是朝廷硬塞的嗎?
知道真相的易家跟盧家:……
眼前形勢不明,易家大奶奶跟丈夫私下裡商議,“你說這事兒能不能成?我這心裡慌慌的,這可不是八千兩,八萬兩,這可是八十萬兩啊。”
易宜同心裡也沒底,這還是他第一次直接跟著瑾王妃做生意,這膽子不僅大,這……還能做個局出來把人都糊弄了。
就憑這一點,易宜同覺得這生意大概不會撲街。
“以後我就多盯著這件事情,家裡其他的事情你多上心。”易宜同叮囑妻子,“既然已經上了船,那就是一條船上的人,怎麼也不能讓船沉了。”
易大奶奶拍拍胸口,“行,你放心,咱們就拼一把。”
做生意總是有風險的。
盧家那邊倒是沒想這麼多,只是文書下來後,盧承毅叫上易宜同二人去找了戚若重議事。
過了三天,商盟就對外發出一則訊息,傅家商行聯手易家商行,盧家商行,共同承辦織錦工院。
訊息一出,在上京砸出了個大水花。
不聲不響的,誰知道傅元令居然能說動易家跟盧家入夥,有那膽大的也想分口餅吃,就去商行詢問參夥的事情,結果被拒絕了!
戚若重對外說,他們大姑娘說了,這筆生意不敢說一定賺錢,所以只帶著易家跟盧家冒險一試,不會再招人入夥,但是後續會有其他的生意商談,有興趣的可以來商盟詢問。
後續的生意可不少,至少大量的紡具需要預定,鐵鋌、彈弓、紡車等等,還要招收大量的工匠,現成的工匠是沒多少的,因為造作局在上京的緣故,凡官冊上記名的工匠那都是造作局的人。
剩餘零星幾個成不了氣候,所以得先把招人,招願意做工匠的人,召集起來就要讓他們學習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工匠,只是把人教出來就得花不少功夫。
這個時間正好建造工坊,兩不耽誤。
傅元令早有成熟的計劃,文書一下來,立刻就讓人張貼招工匠的告示,待遇優厚。
首先做工匠不入奴籍,造作局的工匠那都是簽了奴契的,而且是祖祖輩輩都是工匠,婚事也不自由,造作局指給你誰就得娶就得嫁不能反抗。
但是傅家的織工坊就不用,來學手藝不用花錢,學成後也不用給東家免費幹三年,只要開始上工就能拿月銀,這工位還能傳給下一代,但是有人身自由。
不過,前提是得籤十年的工契,做滿十年才許離開。
十年工契跟祖輩的奴契,這還用比嗎?
免費學手藝,不用白給教手藝的東家幹滿三年活才有工錢拿,這樣的好事這是天上掉餡餅啊!
告示貼出去,前來學工的人就絡繹不絕,甚至於還有家裡把七八歲的孩子都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