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煉工坊事務繁雜,因為涉及到精密的冶煉爐跟冶煉工藝,傅元令這段日子就算是在府裡養胎,也沒放下功課,四處搜尋有關冶煉的方子跟技藝。
內行騙外行一騙一個準,但是內行之間互相較量,才能分出高低,看出本事。
傅元令一向是哪裡不足補哪裡,越看越覺得這門知識有些意思。
攻金之功分上齊與下齊,就好比冶鑄青銅時,就先要配比銅、錫、鉛等金屬的比例,含錫、鉛較多的配方稱為下齊,含錫、鉛較少者為上齊,而上齊與下齊的冶煉熔爐是分開來的。
若是再往細了分,就有鐘鼎之齊、斧斤之齊、戈戟之齊、大刃之齊、蕭、殺矢之齊還有鑑燧之齊,比例各不同,冶鑄出來的東西自然也不同。
傅元令認真細讀,有空還會去冶煉工坊現場觀察,凡是有經驗的工匠都會被她叫去請教問話,傅元令不覺得請教工匠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孔夫子都說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像是鍊鐵爐外皮要用礫石砌牆,內用沙質耐火土,除此之外還有柱洞、火塘、灰坑等等的建造,大小深度都有講究。
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傅元令只是手札就記錄了厚厚一本,無事便翻閱來看,等到第一批冶煉爐完工,她已經對這些理論知識掌握,只等實踐出來就知道好壞了。
雖說她不用學到精通,但是至少別人提起這些時,她不會成個呆子,一問三不知。
中秋之前西臨關的戰報送到上京,大乾跟北疆來了一場大規模的對戰,雙方各有死傷,主要爭奪西臨關外大乾百姓種下的糧食,大乾缺糧,之前一直沒有大規模出兵,就是盯著地裡這一茬糧食。
如今秋收季節,北疆連夜突襲糧田,虧得趙老將軍跟肖九岐早有準備,兩軍短兵相接,緊跟著就是一場大戰。
傅元憲帶著一批將士跟青壯百姓連夜收割糧食,年紀大些不能上陣的就在城門口接應往城內運糧。
就算這樣,北疆也分出兩支隊伍前來騷擾奪糧,這次奪糧大戰,是肖九岐抵達西臨關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戰役。
大乾小勝,北疆騎兵驍勇善戰,也搶走了不少糧食,細算下來,還是大乾斬殺敵人更多。
雖然不是大捷,但是小勝也能讓上京百姓們的中秋節添了不少的話資。
尤其是這次全民參與度高,畢竟很多人都在織錦工坊租賃工坊,那是真金白銀拿出來支援西臨關戰事,現在趙老將軍跟瑾王打了勝仗,這極大地鼓舞了民心。
不少人都說虧得他們出了錢,大乾將士能吃飽肚子上戰場。
民心空前高漲,甚至於還有商戶私下裡打聽冶煉工坊會不會租賃的事情,之前吉相搞得那個語嫣不清,細則不明,大家糊里糊塗的也不敢往前湊。
可現在大乾打了勝仗,大家就想錦上添花,繼續支援西臨關將士,於是就有想起之前織錦工坊做的事情來。
別的他們不成,但是大家湊起錢來賃個作坊也是可以的。
積少成多嘛。
在這個檔口,喬安易前往商盟跟戚若重還有其他幾個大商戶商議冶煉工坊的事情。
冶煉工坊的管理權在朝廷,管賬權在商戶,這次商議還請來了工部的大人,但是商談的不怎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