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節過得格外的賭心。
傅元令挺著肚子進宮吃中秋宴,在鳳儀宮聽皇后說了此事。
皇后握著傅元令的手,“你也彆著急,陛下那邊總會有辦法的。”
傅元令其實一點也不著急,但是面上還不能表現出來,只得帶著微微的急色的開口,“造作局拿著雞毛當令箭,惡意壟斷礦石,故意置西郊冶煉工坊於死地。歸根結底還是朝廷律令對造作局的寬容,若是律令不改,冶煉工坊就算是這次挺過去,以後依舊受制於造作局。”
傅元令之所以不著急,就是等著這一天,逼著朝廷修改律令,撤銷對造作局的優容。
高祖給的榮王府的聖旨,是庇護榮王府的地位,但是卻不包括造作局。
在別人看來榮王府跟造作局是一體的,那是因為自高祖一來造作局跟榮王府緊緊的捆綁在一起,大家早已經習慣這二者是一體的。
但是,並不是。
造作局是造作局,榮王府是榮王府。
傅元令第一步就是要朝廷官員意識到這一點,打壓造作局,分化造作局的權利,不是針對榮王府,也不會違背高祖的旨意。
顯然,皇帝之前是想讓冶煉工坊做先鋒,所以傅元令做了。
但是到這一步,就該朝廷出力了。
所以,傅元令適時收手。
再過一日,冶煉工坊第一批軍械即將煉製成功,等成品出來,送到朝堂上讓朝臣檢驗成色跟兵刃的鋒銳,那才是好戲開場呢。
冶煉工坊的成本是多少?
造作局給朝廷的成本是多少?
冶鑄鍛造一系列的工序下來,最終呈現在朝臣面前的製作成本,將會成為攻擊造作局最鋒銳的武器。
拿造作局開刀,傅元令別的不會主動做,但是遞上一把趁手的武器還是可以的。
總不能一直讓她衝鋒陷陣,朝廷只撿好處吧?
商盟這邊也是人心有點不穩,但是戚若重跟喬安易依舊從容鎮定,又從他倆口中套不出話只讓他們等,一群老傢伙背後沒少腹誹,但是也沒別的辦法,只能等吧。
冶煉工坊鍛造的師傅還是傅元令借了楚王的面子,從李大將軍那裡借來的人,當初從南疆運來的礦石,就是經他的手鍛造出來。
人可靠,手藝好,會省錢。
萬事齊備,只等東風。
東風來的不早也不晚,因為傅元令要求打造出來的第一批軍用器械一定要品質極好,所以才會耗時更長。
等傅元令產期將近的時候,第一批軍械送上了朝堂,隨之送上的還有打製這批軍械的所有成本。
除此之外,朝廷也受到了來自西臨關的戰報,這月餘來西臨關跟北疆的戰事越發頻繁,大小戰報不斷送回來。
傅元令也接到了肖九岐的家書,除此之外還收到了傅元憲的信。
肖九岐的信報喜不報憂,處處都說好。
傅元令捏著傅元憲的信有點害怕,大哥忽然給他寫信,必然是有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