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一共分為三步,最重要是第一步,在登基壇上祭拜天地,接受天子寶璽,如果是禪讓,還需要舊天子上壇,交接符印。
但李鄴不是改朝換代,當然也不是禪讓,而是繼位,這和老皇帝年邁,退位太上皇,新皇帝登基是一回事,所以繼位就不需要那麼多繁瑣的儀式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先帝李亨在靈武登基時的典禮還要簡單得多,幾乎沒有第一步登基祭天地,直接開始第二步,在臨時搭建的行宮內接受百餘名官員朝拜,然後派人昭告天下。
這也是李亨一直耿耿於懷的緣故,他在集齊八寶後,就想再補一個登基大典,各種籌辦都差不多了,但最終因為病倒而沒有舉行,籌辦的各種器物都給李鄴省了錢。
第二步就是接受百官叩拜和朝賀,接下來就是第三步,接受長安百姓的祝賀。
實際上儀式都不長,都在一刻鐘左右,一共三刻鐘,卻籌備了幾個月。
李鄴在三品以上高官的陪同下,登上了丹鳳門,丹鳳門外廣場已是人山人海,數十萬百姓站滿了廣場和周圍幾條大街。
當李鄴在城樓上方出現時,數十萬人沸騰了,歡呼聲如山呼海嘯,“皇帝陛下萬歲!萬歲!”
李鄴揮手向百姓致意,這一刻,李鄴眼睛也有點溼潤了,在他三十歲之時,他終於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寶座。
登基大典結束了,接下來便是傳統的新年大宴,天子宴請朝廷百官,今年恰逢天子登基,新年大宴更加熱鬧,規模也更大,很多往年沒有資格參加大宴的低品小官也獲得參加新年大宴的機會,給自己上司敬酒,提高露面的機會。
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官場社交,朝廷舉行新年大宴一方面是天子感謝百官去年的辛苦,同時也為新的一年鼓勁。
但沒有說出來的潛規則也是希望化解官場宿怨,在新的一年中精誠團結,為大唐中興貢獻力量。
下午時分,數百名騎兵帶著朝廷印好的旨意趕赴天下各州,向地方官宣告大唐新皇登基,並通告新年號為嘉興元年。
登基大典結束,但長安的慶祝活動還在繼續,長安的藝人團體全部上街,進行遊行表演,長安城百姓上午剛剛參加完新帝登基大典,下午又攜妻帶子出門看遊行表演。
城內敲鑼打鼓,歡笑聲震天,熱鬧異常,慶祝新皇登基的活動到晚上時終於進入了高潮。
滿城百姓都跑到觀看焰火表演,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實際上就是一支支大型火藥箭,當然不會傷人,在城頭用重弩發射上天,在天空爆炸,火藥裡面混有鐵粉和白糖,儼如一朵朵盛開的牡丹花,在夜空中格外赤亮豔麗。
唐朝的焰火還比較簡陋,但勝在數量多,不斷地騰空而起,絢麗多彩,足足持續了一刻鐘時間,看得百萬長安百姓如醉如痴,不斷驚呼鼓掌,
李鄴登基只是一種身份上的轉變,但朝廷體制和運作並沒有什麼變化,如果一定要說變化,那就是稱呼變了,不能再叫殿下,而改為陛下。
李鄴登基後首先便是一系列的冊封。
首先是退位小皇帝改封濟陰郡王,因為是弱智,所以繼續養在皇宮,他的生活安排由宗正寺負責,太后也正式退位,改封洛國夫人,暫住皇宮內照顧兒子。
李鄴隨即冊封祖父李林甫為文宗皇帝,尊父親李岱為太上皇,母親裴氏為皇太后,尊祖母木氏為太皇太妃。
然後便輪到了嬪妃,獨孤氏冊封為皇后,良娣楊氏冊封為惠妃,良娣劉氏冊封為德妃,良娣小獨孤氏冊封為淑妃,良媛大小沈氏皆為昭儀。
長子李檀冊封為皇太子,其他兒子皆為親王,女兒冊封為公主。
房間裡,李鄴和妻子獨孤新月對坐飲酒,獨孤新月笑道:“很高興陛下能聽臣妾之勸,沒有封玉環為貴妃。”
李鄴笑著擺擺手,“單獨在一起,還是叫我夫君,我覺得這才是夫妻,而不是君臣。”
獨孤新月點點頭,“我也覺得叫夫君順口一點。”
李鄴笑道:“能瞞一時,瞞不了一世,萬一有一天揭穿了,封惠妃還覺得正常,連續兩個貴妃,就會被後人笑話了。”
“就是這個道理。”
李鄴攬著妻子的腰,讓她坐在自己懷中,獨孤新月伸出指頭在丈夫鼻子上輕輕點一下笑道:“都當皇帝了,還這麼輕浮!”
李鄴笑嘻嘻道:“江山易改,本性難易嘛!”
獨孤新月只是嘴上說說,丈夫還這麼喜歡自己,她心中像抹了蜜一樣,她索性摟著丈夫脖子撒嬌道:“人家還想要個女兒,今晚你得好好賣力!”
李鄴端起酒杯笑道:“再喝一杯,我們上床生小公主去!”
獨孤新月端起酒杯,雖然是老夫老妻了,獨孤新月還是不好意思,輕輕舉杯和丈夫碰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