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歷史上劉備在夷陵一敗,南中立刻就鬧起來了。
當時一窮二白,老劉賠光了家底兒。
即使是六邊形諸葛丞相,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此只能安撫。
北有曹魏大軍壓境、東有新得荊州的吳老二天天嚷嚷著西取益州、南有叛亂的南中三郡……這才有的那句“危急存亡之秋”。
南中這個後方的不穩定炸彈,必須利用短暫的和平時期儘早解決。
因此劉禪這次準備徵募良家子,當然,待遇公佈出去,要不要應徵應募全憑自願。
赤星軍的運營模式也決定了兵源必須自願,拉壯丁毫無意義。
劉禪正在成都緊鑼密鼓的籌備擴編赤星軍,長江之上,數艘趙氏商號的貨運大船也正在自江陵駛向益州。
即使是冬日,長江的江水也不會被冰封,全年沒有結冰期,這也給荊益二州的物流和人員往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不過這次船上載的並不像以前一般是什麼糧食、橡木之類的貨物。
而是四百來個精壯彪悍的漢子和他們的家眷……還有心情忐忑的柴榮一家。
“若欲投吾,可聞江東戰敗之後,往江陵尋趙氏商號。”
這是劉禪當初留給柴榮的最後一句話。
任務完成的喜悅之餘,冷靜下來的他也開始思考這次任務的意義。
真的只是對他們的考驗嗎?那也未免太大手筆了。
他們偷襲攻取縣城,一路往濡須塢進軍,蔣欽被迫率軍回防,荊州江東大敗。
“江東戰敗後,往江陵……”
在廬江、丹陽一帶混出了名頭,兩郡許多貧苦百姓皆甘願充當其眼線的柴榮,不久前綜合拿到的這些資訊,得出了一個意外的結論。
一手幫他們規劃了山寨發展路線,教他打游擊、做義賊、選址建寨的宋江宋公明將軍……也許是官府的人。
很有可能是劉備的麾下。
這樣一想,為什麼一支山賊隊伍能有如此戰力,這麼高的眼界和見識,就都有了解釋。
對這個發現,柴榮很是糾結。
去,還是不去?
過往的經歷讓他對官府沒有半點好感,然而宋公明將軍的個人魅力又實在令他折服。
最關鍵的是,他並不看好自己這些人未來的前途。
如今的他經過公明將軍提點,眼界也非當初可比了。
江東新敗,損兵折將之後,勢必要補充兵源恢復元氣。
兵源從哪來?按照江東的一貫作風,首先考慮的便會是壓榨山越!
他的山寨雖然還算強盛,但那是跟其他山寨比,他不覺得自己能扛得住江東官軍。
即便一時扛得住,又能扛多久?一年還是兩年?
糾結了數日的柴榮,最終還是決定——爺投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