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大喜過望,激動得無以復加:“謝太子!”
“待你挑好人手,便將你在荊州的心得傳授於他們。這些人可以不參加平日的陣列、軍陣變化操演等科目。”劉禪說完高聲喚道,“丁奉!”
“末將在!”同樣站在赤星軍中的丁奉出列抱拳。
他的確有自信的資本,劉禪的從軍考核,丁奉以武試第一、文試第二的成績脫穎而出。
柴榮則是文試第一、武試第二,但綜合成績尚低於丁奉。
值得一提的是丁奉弓射成績雖然也很好,一手飛石的本事,卻不在考核範圍內,最後以展示的方式露了幾手,技驚四座。
和柴榮一起,成為了新兵預備隊的一名屯長。
從偏將軍到小小屯長,落差不可謂不大,但丁奉並不後悔。
“你這段時日辛苦些,抽空指點一下他們個人武藝。”
“遵命。”
丁奉擅長刀劍短兵、暗器,很適合這些影衛中人學習。
雖說要他從零開始,劉禪也只是想讓他在赤星軍中磨鍊一番,改改此前江東軍中的習慣與思想。
以他的能力,只要能真正融入進來,越眾而出並非難事。
擴軍之後,正規軍的人數也提高到千人,目前當然都是原先的老底子。
曾經的軍侯李二毫無爭議的被推舉為正規軍統領,被劉禪任命為“赤星左校尉”。
當初的山賊頭頭胡立,竟然超過了其他老人,被推舉為李二的副手,劉禪任其為“軍司馬”。
這倒是有些出乎劉禪的意料。
其他如錢多、沈忠等原來的基層軍官,基本各升一檔,當然也有些原本的什長、隊長落選,但也心服口服。
此外,劉禪依舊保留了千人規模的預備隊成員。
只有保留大量的失業人口,資本家才能肆無忌憚的剝……不是,串詞兒了。
只有在軍中分出梯隊,正規軍的優厚待遇才能吸引預備隊的人不斷提高自己,爭取在下次的全軍大比中加入正規軍。
而正規軍成員也能時刻抱有危機意識。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劉禪這些年與成都及附近縣城的地主豪強們友好交流,從他們手中買到的地皮,在劃給一千正規軍家庭後,就快分的差不多了……
守衛荊州有功的沈忠一屯176人,已被劉禪全部編入正規軍,這是當初對他們的承諾。
且哪怕今後從正規軍中被刷下來,只要不觸犯鐵律,則仍保持正規軍待遇標準。
但無論是軍官、正規軍、預備隊,只要是在赤星軍內部,非任務時間他們就是平等的。
繼九項鐵律之後,劉禪又結合此時的軍法,制定了一些其他軍紀。
儘量使其不繁瑣,好記好懂。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除軍中不得私鬥外,軍官亦不能隨意辱罵毆打屬下士兵,對違反軍紀計程車兵也要嚴格按軍紀處罰。
成立士兵督察組,成員皆為最普通計程車卒,在日常訓練行軍中有權監督軍官是否濫用職權,以及軍中其他不良現象彙報給劉禪,成員每月輪換。
以前兵少,自己又經常混在軍營,很多事都好辦好管。
今後人越來越多,自己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不可能再像以前一般天天泡在軍營裡。
原先大家預設遵守的許多規矩就必須落到制度上,有法可依,不搞特殊,才能使受罰的人不會心生怨恨。
當然這種制度是否能適應赤星軍,會不會水土不服,出現拉幫結派、排擠新人等現象,劉禪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有問題、走彎路不怕,及時發現再做調整就好。
隨後,新兵預備隊便開始了為期一月的“適應性訓練”,現如今,這些訓練已經完全不需要劉禪操心了。
擴軍整編工作結束,時間也臨近了“元日”,過完元日之後,關羽父子就要重返荊州,換回諸葛亮與趙雲。
恰於此時,老劉忽然派人傳喚劉禪,卻不知所為何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