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管事帶來的並非滇池縣的最新訊息,趙氏商號派出的商隊,早在雍闓起事之前便已撤出益州郡了,所以才能在這個時間點返回成都。
影衛與商號間是單線聯絡,王猛那邊如果需要,可以隨時借趙氏商號的渠道傳遞訊息。
但趙氏商號的人卻無法主動找到王猛等人,這是為了安全起見,而劃分了保密級別。
但此次商隊同樣有不小的收穫,單純的經濟收益,對現如今的劉禪來說已經不算什麼大收穫了。
趙氏商號隨著發展,在荊益二州、甚至東吳都有許多商鋪。
這些商鋪分佈在沿江沿河最繁華的縣城,靠著高效的水路運輸販賣異地貨物,再經由這些商鋪分銷給小的行腳商,賣到更遠的地方。
從物流運輸到品牌打造、再到銷售渠道,皆已十分成熟。
在【富貴命】的加成之下,趙氏商號已經開始為劉禪日進斗金。
單單一次商隊的行商利潤,已不再像過去那般重要。
重要的是地圖、地理環境資訊,以及資源分佈概況。
老劉起步太晚,而且從沒有掌控過天下權力中樞,有些地方便是先天的短板。
比如早在先秦時期,商鞅變法之後,就已經完成了堪稱史詩級難度的全國普查。
各地的山川地理情況,人口情況,資源情況,以及道路網圖,這些極為重要的資訊全都掌握在中央手中。
這些資訊,對於構建一個國家的“作業系統”極為重要。
高祖當年能成功,張良給了他進入都城獲取這些資訊的機會,蕭何明白這些資訊的價值幫他將其牢牢掌握在了手中,韓信才能在此基礎上為他打下大片的疆土。
而老劉,在這一點上先天不足。
所幸的是,他還有諸葛孔明。
劉禪自出生後親眼見證了這個人的加入,將老劉集團從一個草臺班子、流浪軍團,逐漸打造成了一個實力雄厚的割據勢力,並且還在朝著“國”的概念不斷完善邁進。
在沒有掌握這些對後勤極為重要的基礎資訊的情況下,臥龍硬生生從無到有的為老劉打造出了屬於他的“作業系統”,不但正常運轉,甚至還很優秀。
而諸葛亮甚至這輩子沒看過這些東西,老劉每入主一地都需要他親自蒐集這些資訊……何等恐怖的一個人。
那如果每攻一地之前,自己便提前幫他摸清楚了呢?
不僅能在戰前做到知彼,想必在戰後,以諸葛叔的能力,定然也能以更快的速度將勝利,轉化為實力的增長吧。
“益州郡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為各郡之最;牂牁郡,其地常多雨潦、少平原不利耕種,又寡牲畜、無蠶桑,最是貧瘠……”趙管事彙報著此次商隊行走各地的見聞。
劉禪同時也在思考,牂牁郡太守朱褒輕易便被雍闓的糖衣炮彈轟下來了,恐怕其地如此貧瘠,百姓沒有油水可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永昌郡土地沃美,宜種五穀、養蠶桑;越嶲郡平原較多,廣佈稻田。”說完之後趙管事也感慨道,“世人常道南中蠻荒之地多瘴氣毒物,貧瘠不堪。
“然其地毒瘴蛇蟲雖有,但要說貧瘠,卻不似想象中那般。屬下都懷疑這些流言是為了讓咱們別打他們主意,而故意流傳出來的了。”
劉禪笑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如此甚好,孤還以為拿下南中之後要支援糧食,以保證金銀戰馬等物資供應。如今看來,其地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自足,稍加開發亦可交糧納稅。”
隨後劉禪又滿意的檢視此次商隊帶回的路線地形圖,準備與上次的圖拼在一起,回頭一併交與老劉修正現有的南中地圖。
趙管事又道:“太子命我等尋找地生‘棉花’,始終無有進展,此次終於發現此絨桃掛樹,頗似太子所說的棉花,請太子過目。”
劉禪眼看著趙管事從袖子中掏出了一朵白色毛絨絨的物什,急忙接過一看,這可不就是棉花麼?
此前趙管事自南中帶回來的那塊五色斑布,劉禪就懷疑是用棉花做的。
然而提及棉花卻無人知曉,向趙管事描述命商隊尋找,也依然無果,他原本都不抱希望了,沒想到還是找到了。
“正是此物!”
趙管事沒想到太子要的真是這個,疑惑道:“可此物結於樹上,當地人稱其為古貝木,並非太子所說長在地裡的低矮棉花……”
“……呃,許是孤記錯了吧。”
雖然劉禪農事天賦也日漸升高,但不知道的東西也不會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