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江山不穩,人心思變,他曹丕哪有代漢的膽子?襄樊、合肥盡在我兩家之手,大有可為,形勢又豈會如今日一般?!”
“這……”張溫有苦說不出啊,這些話他何嘗不是在心裡說了千百遍了,可他沒辦法啊。
諸葛亮看出了張溫應該並非故意作態,當即笑道:“欸~公衡,張議郎縱然有心如此,又怎能代其主行事,你便莫要再為難他了。”
張溫掏出手帕,擦了把額頭上的汗水,朝諸葛亮行了一禮,對其解圍之舉心下感動。
劉禪此時卻又淡淡道:“敢問先生,若真有心修好,是否應停止敵對行為?”
張溫點頭道:“那是自然。”
“是否不應再背地裡使些陰謀詭計,挑動對方內部生亂?”劉禪說著站起身。
張溫此時方聽出劉禪話裡有話,意有所指。
可這件事卻只能裝糊塗,打死也不能承認,一旦承認了,問題的性質就變了。
“那、那是自然。”張溫的汗又下來了。
劉禪揹著手,慢慢踱步到張溫面前:“是否更不該援助叛亂勢力,意欲借刀殺人?”
張溫仰頭看著這個少年,只覺壓力驟增,動一下都不敢:“是……”
劉禪掏出了一封書信,彎腰拍在了張溫面前案上,冷笑道:“那張議郎是否可以為孤解釋解釋,汝主這封書信是什麼意思?”
張溫拿起一看,正是孫權寫給雍闓的回信,信中承諾表其為永昌太守。
他已是汗如雨下,但仍舊硬著頭皮道:“啊,此事是太子誤會了。那雍闓說其欲歸附朝廷,主公身為朝廷忠臣,覺得南蠻歸附實乃好事一件,故而應允。
“永昌郡久無太守,雍闓身在南中,對方既欲歸附正好以此安撫,使其為朝廷永鎮邊陲……”
說到這裡,張溫臉色一轉,冷著臉道:“哪知道其歸附是假,意欲借我東吳名義叛亂是真!此乃禍水東引之計,其心可誅啊!太子斷不可中此奸計!”
劉禪有點想笑,不過對這張溫也有兩分改觀了,你是真能圓啊,這都能圓的回來。
張溫說罷,心知不能再被動下去了,起身上前幾步,對劉備躬身道:
“大王仁德廣佈,天下敬服,賢臣輔政,將星璀燦,遠近皆慕,欲同匡漢室。我主孫將軍一心為朝廷安定江南,望與大王共扶漢室,傾心協力同規共謀,有如河水絕無反顧。
“只因曹魏勢大,江東兵微將寡,是以多番忍讓罷了,故今使溫通致情好。大王崇禮,不應以此為恥而忽視孫劉修好之利。
“溫一路西來,頻蒙殊禮接待,溫受榮惶恐,深感大王仁德胸襟,還望大王以大局為重,莫使賊人得利啊!”
這一番話,姿態放的極低,雖然亦有狡辯之詞,但其中希望孫劉兩家共同抗曹的意願卻聽得出其真誠。
劉備不禁動容,曹丕的一系列動作明顯是意欲篡位,而且估計很近了,如能緩和彼此的關係,也未嘗是件壞事。
劉禪看出了父親的意思,不過看過劇本的他卻知道,此人根本做不了孫權的主,此時不宜答應什麼。
老劉瞥見兒子打給自己的眼色,也是反應過來,淡淡道:“寡人相信你的誠意,然孫劉兩家致有今日,因不在寡人。”
張溫一躬到地,鄭重道:“溫此回江東,定竭力說服我主,重修孫劉之後,守望相助,共扶漢室!”
諸葛亮此時笑道:“如此,便有勞先生多費唇舌,為孫將軍言明利害,切莫再行不智之舉才是。”
“溫自當盡力促成此事。”
張溫說的是真話,他真心認為歸附曹魏是沒有前途的,蜀道難攻,曹魏才不會拿命去填。
只能是逼迫他江東自水路伐蜀,然而以此次所見,巴蜀豈是那麼好打的?
最終孫劉空有水、陸天塹,卻自相殺伐、兩敗俱傷,讓曹魏得利罷了。
劉禪也相信他說的是實話,然而歷史只要不發生變化,此人註定是會失敗的。
更何況,南中的事孫權還欠自己一個說法,可不是兩句話糊弄過去就完事了的。
只是……歷史發生的變化,還少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