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心裡就不痛快的曹丕頓時就借題爆發了:“不思進取,陳腐之見!今孫劉聯盟破裂,朕不趁勢取之,難道要等他們再度聯合,頻繁襲擾嗎?!”
似司馬懿、賈詡這種人,一看曹丕的表情就知道他是什麼心思。
其實在他們看來,辛毗這個策略其實可圈可點。
魏國現在地盤最大、資源最多,雖然連吃幾場敗仗,看似損失慘重,其實現在都已經補充的差不多了。
時間就是魏國最強的援軍,拖得越久,他們的優勢就越大。
拖得越久,人們對於大漢的懷念惋惜也就越淡,給他們一個安定富足的生活,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才是最關鍵的。
策略雖然沒毛病,毛病卻出在提的時候不看物件。
他們同樣瞭解大局,但他們更瞭解曹丕……
賈詡已年過古稀,早就沒了什麼追求,但求無過,是以此刻低眉垂目,對朝堂中的對話權當沒聽到。
而司馬懿才剛四十,官職也僅僅只是尚書,正當銳意進取。
他此刻主動站了出來道:“陛下,臣以為,吳蜀既有嫌隙,不若遣一舌辯之士前往劉備處遊說,邀其發兵,一同伐吳。約定事成之後,平分吳地。
“陛下大可將西側的荊州數郡,與貧瘠的交州一同給那劉備,而獨佔最富庶的揚州。如此看似公平,實則利於陛下。沒了江東,劉備獨木難支,豈能長久?”
曹丕微微點頭,這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
“陛下,江東使臣請求覲見,欲呈降表於陛下。”正商討間,卻有殿外侍衛來報。
曹丕一愣,繼而大喜,江東呈降表?
孫權降了?
巧了麼這不是,這下可好,也別再發愁打哪了,暫時連仗都不用打了。
他剛一登基,江東就降了,這將來寫進史書裡可太有意義了。
曹丕喜形於色:“哦?快命他上殿!”
江東使臣,趙諮隨後上殿,宣讀孫權諂媚到肉麻的降表。
宣讀過後將降表呈上,趙諮行禮道:“吾主聞陛下登基,不忍天下百姓再受塗炭之苦,今真心降魏,望陛下感念我主一片誠心,善待江東臣民。”
心中雖是高興,但曹丕還要試探一下。
一看孫權是否真心歸降,二來嘛……其若太過虛弱,仍可發兵取之,永絕復反之患。
曹丕笑道:“汝主頗知學乎?”
此言有嘲諷之意,乃是諷刺孫權於文章經典,沒什麼成就。
趙諮挺胸道:“我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間,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這話答得很巧妙,自家荊州一敗損兵折將,曹魏必然知曉。
此時歸降,很容易讓人想到是為了防止魏軍南征,所以先吹一通兵力。
順便也回到了曹丕的問題,我主孫權麾下兵多將廣,這麼忙,一有時間仍舊讀書不倦,只不過不喜歡像一般人那樣沽名釣譽罷了。
被委婉頂回來的曹丕挑了挑眉,沒想到此人對答得體,膽識過人,雖是上降表,卻未奴顏婢膝。
曹丕又問:“江東可徵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