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章 精兵已練,尖刀初成

“嘿!”

“殺!”

成都郊外,赤星軍大營中,戰士們在日漸炎熱起來的天氣中,仍舊披甲負重的揮灑著汗水。

即使是赤星將軍李二,赤星偏將軍丁奉,也在激烈的對練中。

時入五月,劉禪對赤星軍新兵種的訓練卓有成效,如今幾大新兵種皆已像模像樣了。

赤星騎兵隊在南中大量馬匹的支援下,如今也已擴充至了200人。

此刻便顯出了當初劉禪手頭沒有足夠的馬匹,也堅持讓他們輪流訓練騎術的好處。

現在馬匹有了,很快便能上馬騎行,大大縮短了一個騎兵的轉職時間。

陌刀兵的後期訓練就以和胡立手下的騎兵隊對練為主。

騎兵隊訓練騎兵突擊,陌刀隊則訓練對抗騎兵時的冷靜,與刀劈騎兵的手感。

當然,劉禪可不想還沒出兵就自損大半,當然不可能拿真傢伙操練,訓練用的都是纏了布的木矛、木刀。

但畢竟是有騎兵的參與,雖然赤星騎兵隊騎術早已今非昔比,可馬一旦跑起來,那衝擊力也是相當恐怖的。

就算以赤星軍的素質,受傷也是家常便飯,一天地獄式訓練下來,傷員少說也得有十幾個,萬幸沒有骨斷筋折的重傷。

成都的醫匠們在王叔和的培訓下,對於戰鬥帶來的傷病治療水平幾乎每天都在提高。

而劉禪那邊伙食標準又高的離譜,赤星軍的人如今各個都精壯如牛,過個三五天就活蹦亂跳的歸隊了。

對於赤星騎兵隊在北伐戰鬥中承擔的角色,劉禪的定位很明確——後手登場。

騎兵隊衝他們是打不了的,無論是馬匹、騎術、規模,面對曹魏時自己這邊都是被碾壓的一方。

拉上去和曹魏玩騎兵隊衝,那純粹是把這些好兒郎們丟出去送死。

但這有限而寶貴的騎兵力量仍然是必要的,無論是取得優勢後的追擊、出其不意的迂迴,又或者陷於被動時的牽制、營救、護送,都至關重要。

手裡的牌越多,能組合出的變化才越多,方能應付越複雜的戰場需要。

而持盾橫刀兵、苗刀兵們則是以混合對練為主。

丁奉在配備了橫刀之後簡直如虎添翼,新增了諸多刺擊招式之後,讓他的進攻變得更加靈動多變、詭異莫測。

在如今的赤星軍中,除了雙持寶劍的劉禪外,已沒有誰敢說能在近身白刃戰中穩贏丁奉。

但不是每個士兵都叫丁奉,大部分普通士兵並沒有那麼高的天賦,練不成如此複雜的招式。

不過丁奉將自己的招式套路幾經精簡、刪改之後,終於完成了一套適合給普通士兵習練,應對戰場廝殺的刀法。

這套刀法被很樸素的命名為《橫刀六式》,下劈、斜斬、橫斬、直刺、反撩、翻滾橫斬。

這六式招數很簡單,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練起來也是非常簡單,以赤星軍的素質基礎,區區六式刀法,5天掌握、10天熟練。

唯一有點難度的就是最後一個翻滾橫斬,這一式與如今尚未形成體系的“地趟刀”刀招類似。

這種招數在如今被稱為倒地法,乃是因各種原因被敵人放倒在地之後的應對方法。

但現在流行的倒地法,一般都是在倒地後如何讓自己避免被敵人進一步追擊的招式。

而這翻滾橫斬則不動,此招顧名思義,將對敵人下盤的攻擊融入進了身體到底後的翻滾中。

攻防一體,詭異刁鑽。

再加上橫刀的鋒利,若是事先沒有防備,只怕輕易便要被斬去雙腳……

若不是這一式練起來頗有難度,戰士們掌握的應該還要快。

不過具體到以及其中的銜接與變化、面對不同敵人時的選擇,那就需要高手指點、實戰鍛鍊、以及時間的打磨了。

至少如今他們的水平,投入戰場絕對是沒問題了。

而苗刀兵的刀招,則是劉禪、李二、丁奉三人共同研究出來的。

同樣是樸素的《苗刀六式》,前面的五式刀招與橫刀完全一樣,當然發力技巧、攻擊範圍、威力大小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捨棄了盾牌的防禦,苗刀兵的攻擊威力遠非普通刀盾兵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