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酒氣熏天,不是喝高了,就是正在往高了喝,他會願意去講武?
劉禪不知他發生了什麼樣的心理變化,但他真就願意去了,甚至是主動自薦。
曾經為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晚節不保的老幹部,現在想要為大漢發揮餘熱了……
隨後劉禪又有些隱憂,這老登該不會故意來亂講一氣,禍害大漢下一代來的吧。
又或者想刺探我大漢核心軍事思想機密,伺機遞送給北魏……
但很快便又釋然了,他要是能在作為重點監控物件的情況下,在諸葛亮、法正的眼皮子底下做到這些事情。
這仗也不用打了,借用劉巴原先的口頭禪,不如降曹。
除了於大將軍外,黃老將軍生前為指導赤星軍而做的總結,也被用心整理了出來,交給原屬黃老將軍麾下的副將代為講授。
還有一些負責培養低階軍官的,都是包括赤星軍在內的各個部隊,因傷殘而無法再上前線的殘疾軍官。
畢竟當初興辦武校的本意,就是給這些人一個“再就業”的機會,同時也讓這些戰場經驗理論化、系統化的傳承下去。
如果能長期堅持,我大漢軍隊的專業素養,絕對將會是其他兩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
至於太學的一期學員,暫時共招錄了100人,文武分班,但只要完成了本班課程,亦可去別班旁聽兼修。
第一期的人選仍是靠推薦,基本都是權貴、大族“二代”,而且幾個派系的人數大致平衡。
當然也有部分立下戰功的普通士兵和小軍官,得到了難得的名額。
暫時這便是最好的選擇了,北伐在即,需要平衡並團結各方的利益。
何況教育體制、選官制度、文化知識普及,這三項工作需要同步進行,缺一不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關羽的兒子關興,趙雲的兒子趙統、趙廣,張飛的次子張紹、長孫張遵(長子張苞早卒)……還有其他不少官員將領的兒子皆在其中。
如今的國內形勢和人才儲備,比歷史上的季漢要強出太多,才有餘力去做這些事情。
而儘早完善教育體系,又能源源不斷的為自己輸送人才,進一步鞏固良好局面,進入良性迴圈。
“臣遵命,定不負太子厚望。”
【霍弋好感度+3】(33)
【董允好感度+3】(38)
【費禕好感度+3】(33)
劉禪略作講解之後,霍弋、費禕、董允三人這才明白,太子不是看不上他們,不願意他們追隨。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看重他們,才要進一步培養。
三個年輕人心下感動得同時,也暗暗存了爭勝之心,定要在這百名年輕人中名列前茅!
劉禪自己在這會見未來重臣,為他們今後的成長鋪路。
而宮中的人也在為劉禪的人生大事鋪路……要迎娶太子妃了。
婚期將近,納采、問名、納吉、納徵……等等一系列正式的步驟,那可是一個都省不得。
而劉禪身為皇太子,那自然就更加隆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