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是曹丕登基以來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為了此次伐吳,曹丕與其智囊團司馬懿等人可謂是做足了準備。
錢糧馬匹船隻輜重等物自無需一一贅述,光是兵員,就發動了幾近二十萬人,假稱五十萬。
當然這其中是包括押運糧草輜重的民夫的,但即便如此,也絕對稱得上聲勢浩大了。
曹丕除了必要的防備蜀軍的駐防軍隊不敢調動,防禦外族入侵的邊境守軍不敢調動之外。
青徐兗豫幾大軍區的部隊,以及他的精銳中央軍,幾乎能拉上戰場的部隊都被他調集了過來。
分先發部隊、主力部隊、預備部隊三個梯隊,準備根據戰況漸次投入戰場。
曹魏的地盤大就是有這點好處,哪怕他們的政策相對苛刻,為了供養大軍屯田奴役百姓,稅賦也不算輕。
但只要給大部分百姓以和平,他們便不會輕易造反,如此就會帶來國家人口和錢糧的飛速上升。
當初曹老闆打關羽的時候,於漢中新敗,籌措軍隊是何等艱難。
於大將軍身居五子良將之首,也只是統帥七軍罷了,不過三萬人。
而當這三萬人打了水漂……字面意義上的打了水漂之後,甚至連新兵都不得不交給徐晃投入戰場。
當時曹魏全國可戰之兵不過十數萬,若是孫權能對合肥保持壓力。
關羽拿下襄樊之後,曹老闆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了。
要麼遷都,放棄大片地盤收縮防線。
要麼,就要面臨國防兵力的全面崩潰。
可是這才幾年?自水淹七軍以來,不過短短兩年光景,如今只東線的曹休一路有多少人馬呢?
曹休麾下共二十軍……足有七萬多人。
這就是地盤大的好處。
孫權荊州一戰損失了五萬餘人元氣大傷,如今雖然也恢復了戰力,但卻是極盡壓榨山越,玩命勒緊百姓的褲腰帶才做到的。
江東百姓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就連大戶地主也不得不“消費降級”過活。
然而反觀曹魏,損失並不比江東少多少,結果不但恢復了戰力,甚至能動員起比之當初更加龐大的軍隊。
當初辛毗在朝堂上提出讓曹丕專心屯田,別折騰,與民生息。
倘若曹丕真的聽勸了,不用多,養民十年,垂拱而治,內修政理,外固邊防。
那漢吳可真就一點機會沒有了……
然而如今,鹿死誰手,卻尚未可知。
御駕親征的曹丕繃著臉,似乎也不像在朝堂上那般輕鬆寫意。
“仲達,西路大將軍那邊……主力大軍當真不可駐紮襄陽嗎?”他忍不住再次詢問司馬懿,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問了。
大將軍指的便是曹仁,在曹丕登基後,封了曹仁為魏國大將軍、大司馬。
真正發兵之後,曹丕才發現統帥一場大規模戰役的難處。
即使曹仁、曹真、曹休,這三線大軍的統帥沒一個是草包,算是他曹家最能打的幾個名將了,每一路都用不著他“微操”。
他曹丕身邊還有司馬懿等謀士,已經少操了很多心。
即使如此,仍少不了煩心事。
比如他給曹仁也劃撥了增援的大軍,結果卻發現,增派大軍駐防襄樊,只是美好的願景罷了。
襄樊被二爺圍困攻打許久,樊城又被大水泡的殘破不堪。
雖然經過一定程度的修繕,但仍舊無法作為六七萬大軍長期駐守的所在。
樊城就不提了,即使是襄陽城,也不可能容得下這麼多士兵人吃馬喂。
就算能,曹丕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