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伐吳之戰可比劉漢北伐啟動的要早,又調集了全國大半兵力,按說應該已經取得不少進展了……
至少在這一戰之前,曹丕確實是這麼想的。
西路哪怕佔不到關羽的便宜,難道曹仁憑藉襄樊與背後的援兵,連拖都拖不住嗎?不可能得。
只要西路能拖住,東路和中路只要任意一路能夠打出戰果,那都將是決定性的勝利。
江防一旦突破,屆時若從敵軍後方、側翼支援其他路線的進攻。
亦或是直接進攻敵軍腹地,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與戰力調動敵軍,將江東內部鬧個天翻地覆,孫權又該如何應對?
尤其是他自己親至督軍,又有上軍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曹真統率的中路軍,更是被曹丕寄予厚望。
這“上軍大將軍”和劉備曾經給劉封的“副軍將軍”一樣,都是自己創新的產物。
雖不是傳統吾知最高職位的“大將軍”,也是曹魏現如今的最高軍事統帥之一。
曾統率虎豹騎隨曹操征戰的曹真,無論是個人勇猛,還是統兵作戰都頗有能力。
但在曹丕手下能做到如此高位,僅有能力那自然是不夠的,更難得的是曹真的忠誠。
曹操當年收養曹真之後,便讓他跟曹丕一起生活,愛好打獵卻有點人菜癮大的曹丕,可沒少拉著曹真一起去。
畢竟有身手不俗的曹真在,就能讓他的戰績好看上不少。
一次打獵時曹丕曾被猛虎追趕,也是曹真將其拽到自己的馬上,隨後一記“回首掏”將猛虎射死。
無論能力還是忠誠,曹丕對曹真的信任,可比對他的親兄弟們要多的多。
他與曹真就像當年進山打獵一般再次並肩作戰,共率大軍南下,越巢湖之後開赴濡須。
在他想來,濡須守軍如今必須分兵而守,見魏軍如此雄壯,就算不是立刻望風而降,也必將士氣受挫。
而且區區濡須塢,就算硬打又花的了多少力氣,哪怕吳軍見勢不妙,紛紛上船退入江南,他也可以佔據濡須塢徐徐圖之。
他可不覺得會在濡須塢這裡就受阻。
然而現實卻與他的預期出入頗大。
如今的濡須在孫權長期經營之下,已經不再是當年僅僅一個防禦工事那麼簡單了。
曾經的濡須塢也很適合防守,它是呈月牙狀建築在長江北岸的,半陸半水。
陸上工事安排精兵強弩防守,水上還樹柵圍其水域,戰船便停靠其中。
東吳士兵藉此“進則上岸擊賊,退可洗足入船”,若戰事不利遇到敵軍精銳追擊,可令有生力量安然退入江上。
有本事來水裡打?欺負的就是曹魏不習水戰,到水裡打不死你!
不過雖然設計巧妙,但也有其弊端,傍水卻不依山的環境,讓濡須塢的牆體沒辦法建的太高。
同時面前是一片相對開闊的平原,正適合大軍排布展開,這對於攻城一方無疑是個好訊息。
因此曹丕預計時間會更多的花在隔江對峙上面。
但如今,在濡須塢北方大約百里的濡須山麓,赫然屹立著一座濡須城。
曹丕伐吳的舉動,對於曹魏上下來說都是相當突然的。
先期情報工作不是沒做,但卻必然不可能細緻到每一處,這座並不算太大的濡須城,便是其中的一個疏漏。
而這個疏漏,此時便讓曹丕曹真無比難受。
這濡須城東依濡須山麓,西方不遠便是濡須水,它就像一根刺一樣卡在了南北通道之上。
曹丕和曹真立刻面臨了與劉漢面對祁山堡時一樣的難處。
打,濡須城依山而建,城牆堅固高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