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都尉,吳將軍已率軍抵達我縣,據說……”臨邛縣令低聲道,“據說漢嘉郡反啦!叛軍可能很快便要率軍至此,蒲都尉……都尉?”
司金都尉蒲元正眉頭緊鎖,一手托腮,仰頭45度角望天發呆。
彷彿腹心之地的一郡叛亂,也不是什麼值得他分散精力的事情。
對方這個樣子,縣令已經習慣了,其實這種事情他本不用支會身為司金都尉的蒲元,如有調動只需蒲元配合即可。
但對方畢竟是“太子近人”,當初太子在臨邛時,與蒲元形影不離、相談甚歡的景象至今仍是歷歷在目。
“蒲都尉!”
“啊?”蒲元茫然回神,“哦,任縣令,何事?”
“敵軍將至,吳將軍有令,咱們的匠人與兵裝皆需轉移到城內。”
蒲元點點頭,但馬上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那這些煉爐、火池等物,又當如何?”
這些高大的煉爐為了方便生產,皆是沿水而築,建於城外,卻沒法搬進去。
“也只好留於城外……”
“不可!”蒲元立刻就急了,“敵軍若將其破壞,重建耗時費力,兵裝生產必定停滯,屆時你我如何交代?”
“呃……”任縣令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既如此,咱們再與將軍計議一番。”
二人找到吳懿,將困難對其一說,又解釋了一下這些高爐的重要性。
吳懿權衡片刻,果斷道:“既不可將其搬入城內,我等擊敵於外便是。”
劉禪對臨邛兵裝生產的重視程度,吳懿可算是最瞭解的人之一,既然這些爐子、池子如此重要,他並未過多猶豫便決定保下。
副將楊洪勸道:“將軍,士卒長途奔襲,本已疲乏。今又棄城不守,只怕士氣……”
緊趕慢趕,總算是提前趕到了臨邛,這時候要說棄城野戰,難免令士兵心生怨忿。
“呵,區區漢嘉郡兵,料其不過兩千之數,不足為懼。”吳懿冷笑道,“黃元造反,必不得軍心,我軍只需稍占上風,敵兵自潰。”
吳懿手裡其實也就三千人馬,但他敢這麼說倒不是自大。
即使是劉漢的郡縣兵,那也是郡縣兵,戰力或許比東吳郡縣兵高些,不過兵員素質、訓練度比吳懿的兵可就差太多了。
新式的武器裝備,自然也都是優先配給中軍,以及“前後左右”四軍和特殊獨立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安保的郡縣兵自然排不上號。
最關鍵的,則是士氣問題。
人心向背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然而真打起來,卻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在益州這片地界,劉氏的民心基礎近年來愈發牢靠。
黃元在不佔據任何大義名分的情況下,私自起兵造反,軍隊士氣必定低落。
這些便是吳懿底氣的來源。
在一邊旁聽的蒲元,此時也明白自己的堅持給軍隊作戰拖了後腿,心中有些歉疚,但讓他放棄這條“生產線”,那也是死都不會同意的。
有什麼辦法能彌補一下麼?
忽然蒲元靈光一閃,想起了太子北伐前留給他的幾項任務。
這些任務距離完成目標尚且遙遠,但在研究的過程中,匠人們的奇思妙想卻也有了一些“小成果”。
雖未必能夠左右戰局,但若是給敵軍一些“驚喜”,打擊打擊對方本就低落計程車氣嘛……當能派上些用場。
“將軍,我司有些尚在完善之中的小玩意,或許能稍助將軍克敵制勝,不知將軍是否有興趣?”
吳懿聞言自然大感興趣,身上的寶甲、腰間寶刀皆出自太子與此人之手,如今卻不知又搞出了什麼神兵利器?
“哦?還請蒲都尉速速派人取來!”
見吳懿感興趣,蒲元也很高興。
能有人幫他測試這些玩意,看看到底有沒有實戰價值,這可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未經實戰的東西,他也不知哪個有價值,總不能這等小事也去勞煩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