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名雖為刀,實則刃部為劍形,兩側開雙刃。
刃長三尺八寸,柄長五尺。
重達將近40斤……
這40斤雖是漢斤,換成後世的斤兩要打個對摺。
但20斤的傢伙事,也不是誰都能在戰場上耍得起來的。
從木杆長矛換成了純鐵矛的劉禪對此深有體會,以自己的力量、耐力,換了新裝備後尚且要在戰鬥中計算節省體力,普通士卒就更不用說了。
搭配陌刀的,自有一套用法,以及相應的戰術。
“此刀名喚陌刀,乃孤專為以步敵騎設計。”劉禪接過錢多手中的長柄大刀舉起,高聲道,“此刀甚重,非身高力大者不可習練使用。”
眾人聽罷都有些躍躍欲試,越是這種一般士兵耍不了的兵器,如果能用的話,想必地位待遇也會越好。
果然,劉禪緊接著道:“孤欲擇五十猛士,專習陌刀戰法,凡入選者餉加倍,每日肉食限額加倍!”
要不是軍紀嚴明,此言一出估計下面立刻便要熱鬧起來了,即使是現在,正規軍士兵們眼中熱烈的光也像點起了兩簇小火苗似的。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預備隊員們臉上掩飾不住的羨慕與渴望,不用問,這陌刀兵自然會在正規軍士兵中挑選,這次是輪不上他們了。
而這份羨慕很快又轉化成了要在下次全軍大比中脫穎而出的決心。
劉禪轉頭道:“李二,擇精於強弓硬弩者出列,此次演練新戰法的陌刀兵,便從這些人裡面出。”
“是。”李二依舊默默執行著劉禪的命令,沒有任何遲疑。
此言一出,軍中本以為此事和自己無關,正有些失望的弓弩兵們立刻興高采烈起來。
而原本興致勃勃準備大幹一場,專精長矛、長戟、刀盾的戰士,那壓抑不住的興奮笑意咋都被一盆涼水潑的僵在了臉上。
看出士兵們疑惑的劉禪笑道:“兩軍交戰,各部士卒皆不可或缺,如此選法皆因陌刀戰法特殊。爾等不必心急,尚有其他新式兵器,會自爾等中擇猛士習練。”
他們聽罷看看還剩下的橫刀、苗刀,這才感覺心裡平衡了不少。
接下來,劉禪便要準備陌刀的最正確開啟方式了——近戰弓兵。
沒錯,就是這個聽起來反邏輯、反常識的近戰弓兵。
這個被廣泛流傳於後世網路中的梗,其實並不單單只是一個梗而已。
當劉禪集齊了陌刀、治軍天賦世間罕有、計略天賦異稟、再加上諸葛亮的兵法教育之後,曾經大二那年的暑假在圖書館中掃過幾眼的《大唐衛公李靖兵法》,也漸漸在腦海中清晰了起來。
但他當時看的並不仔細,自然也無法回憶起完整版本。
不過能想起的隻言片語,斷句殘章,卻已經將陌刀兵真正的樣子擺在了劉禪面前。
史上最強的近戰弓弩兵,其實便是大名鼎鼎的陌刀兵。
陌刀並非不能單獨使用,歷史上單純裝備陌刀的陌刀隊也不少見。
但只有裝備了弓弩的陌刀兵,或者說裝備了陌刀的弓弩兵,才能使其在面對騎兵衝鋒的時候發揮出最大威力。
很快,軍中專精弓弩計程車兵便被集結了起來,赤星軍依照劉禪的設想,先從“多能”開始建立,上次改編又著重了“一專”的訓練。
而這次裝備的更新,便要將這種一專多能的優勢,發揮出最大效果!
這也是劉禪先前之所以堅持全面訓練方法的根本原因——他是在有計劃的讓這支軍隊逐漸進化。
單一訓練雖然速成,卻永遠完不成這種進化。
倘若弓弩手沒經歷過先前的兵器訓練、戰陣訓練、體能和力量訓練,便無法最終轉職成真正的陌刀兵。
接下來,劉禪對這些士兵進行了初步篩選,篩選的方法也很簡單——連續揮舞陌刀的時間長者為優。
事實上也就是力量和耐力的綜合篩選,前五十名,便是理想的陌刀隊人選。
弓弩手的力量並不差,其實將領們之所以不願讓弓兵去肉搏,不是他們沒這個能力,而是因為心疼。
弓兵的培養成本與週期,可比普通步兵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