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轟!”
明軍火炮持續轟擊,大理守軍甚至已經習慣了炮聲。
由於缺乏重炮,白祺對轟塌關牆不報希望。因此連鐵彈都很少使用,就近鑿來石頭打磨成石彈——先用鐵彈轟擊關牆上的防禦設施,再以架在土丘上火炮用石彈轟擊士兵。
數日之後,龍尾關的城樓千瘡百孔,因木製立柱折斷而倒塌一半。
綿延八里長的關城,多處城垛垮塌,無法再有效保護守軍。幾處敵臺也被炮彈重點照顧,一些戰棚搖搖欲墜,一些戰棚已經傾倒。
明軍的炮擊頻率變得越來越低,只在觀測到關牆上有敵人走動,或者守軍試圖修復防禦設施時,才會集中火力狠狠的開炮。
平常時候,一天頂多打二三十炮,純屬閒來無事用石彈轟一轟未倒的城垛。
洱海南岸那一處明軍營寨,變得越來越穩固,每天都有新採伐的樹木運過去。大理守將算是看明白了,那裡屬於明軍用來打造攻城器械的前沿大營——但守軍就是不敢出城襲擊,甚至不敢坐船過來夜襲。
距離此處大營兩三里的水域之內,大理戰船根本不敢靠近,稍微過來一些就有火炮伺候。
轉眼之間,明軍在龍尾關外已經過了十日。
而林沖早已率軍繞去龍首關,同樣在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
……
大理城內,風聲鶴唳。
這裡當然有大明細作,其中兩人甚至住在董氏豪宅裡。
董氏世襲清平官,即大理國榮譽宰相,而且還是宗教首領。若無真正的宰相下令,哪個士兵敢跑來董家搜查奸細?
他們一有機會就散佈謠言,一會兒說張家某人已投敵,一會兒說楊家某人已投敵。就連董氏也沒放過,宣稱清平官董明壽早已叛國,上次出使大明時就做了帶路黨。
一時間,大理國內的文武重臣,有近半都被傳裡通外敵。
“又沒抓到嗎?”高踰城生問。
一個將領跪在地上:“回稟相國,那些細作在城內肯定有很多落腳處,甚至是住在一些官員的宅邸當中。朝廷貼出懸賞之後,很多百姓來檢舉奸細,雖然大部分都抓錯了,但昨日那兩人肯定是真奸細。末將帶兵去抓捕的時候,看見他們竄入巷中,轉眼之間卻不見了蹤影。那附近有好幾處官邸,末將……末將不敢搜查。”
高踰城生手裡拿著十多份造謠傳單,其中一張甚至聲稱龍尾關副將高珠壽已投敵。
訊息假得不能再假。
但高踰城生卻隱隱有些擔憂,高珠壽如果真的投敵該咋辦?
高珠壽的領地在謀統府,距離大理京畿地區很近。率軍北上的林沖,如果無法攻破龍首關,極有可能分兵北上去打謀統府。
謀統府兵力空虛,高珠壽的親人和家產都在那邊。
一旦明軍拿下謀統府,高珠壽還會忠心耿耿防守關城嗎?恐怕不用明軍勸降,高珠壽得到訊息以後,就會主動跟城外的明軍聯絡。
現如今一眼假的謠言,極有可能變成真的。
而且,有兩個張貼傳單的細作,在權貴聚居區域神秘消失,百分之百已有朝中重臣投敵。
但投敵之人是誰呢?
似乎誰都有可能,各大姓皆與高氏有仇,就連高氏內部也仇怨日深。
高踰城生此刻越想越憋悶,他感覺滿朝文武全是通敵賣國之人。就連協助他奪取宰相之位、目前負責鎮守龍首關的高觀音隆,都隨時有可能獻出關城投降明軍。
高踰城生已經後悔了,他不該跳出來做這宰相,直接向大明獻土稱臣不好嗎?
現在卻是騎虎難下,甚至不敢輕易投降。
他趁機奪權的舉動,已經把高量成給得罪死了。而高量成又投靠了大明,怎容他高踰城生也投大明繼續存活?
還有就是,如果他下令投降的時候,高觀音隆不投降咋辦?會不會突然帶兵殺過來?
完全是一團亂麻,高踰城生的腦子都快炸了。
……
第十四天,明軍例行開炮。
守軍對此早已習慣,只留少數士兵,趴在殘存的城垛後方觀察。
其餘輪值防守計程車兵,全部躲在關內的牆根處,就連將官們也在那附近。
即便有將領過來巡查,士兵們依舊東倒西歪,全都呈現出一種聽天由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