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那麼多演員,雖說頂級的基本沒有平替,但作為一個重生的IP,實際上頂級演員換誰都可以,反正都是從頭開始。
導演方面更不用說了。
路平安自己就是最大的保障。
也就是他現在對完整拍攝蝙蝠俠三部曲沒那麼大興趣而已。
他對三部曲更看重的其實還是經濟上的收益。
當然,可以少一事,多一些保障,那肯定是得做一做的。
所以和韓三品說這事兒,一是為了讓電影在國內製作部分得到一些綠燈。
另一方面也是想真要出事,讓中影出面,從更高層次和華納展開溝通。
明年中影就會和華納、橫店幾天成立華納在國內的公司,華納藉此會進入國內製片和發行市場。
有這一層關係在,華納方面做事也會有更多考慮。
實際上上次巴里梅耶和路平安見面,路平安就覺得這大概就是有這方面的考慮的。
不管有沒有,這層關係把他落實一下,對路平安來說反正沒壞處。
韓三品聽後,直接表態:「合同清爽,華納想進軍國內,這方面肯定要考慮,一會兒我打個招呼吧,但不保證真的不會出事。」
「如果對方真要搞事呢?」
「別的地方管不著,但在國內的業務他們別想好過了。」
韓三品很是硬氣。
雖然現在只是二把手,但並不是沒有大手段。
當然,能協商就最好,華納畢竟是好萊塢八大,好萊塢和國內的量級是一個天一個地,2003年的現在,國內各方面想硬其實
不容易。
兩人把事情通了個氣,接著就開始聊怎麼合作。
對韓三品來說,電影要是做成合拍片是政績的表象,促成更多層面的交流才是真收穫。
他說了需求,路平安也給出了合適建議,那就是「合拍」。
目前中美合拍片其實不新鮮。
80年代的《末代皇帝》就是合拍片。
只是那時候的合拍片都是中方協作拍攝為主。
到了00年後,合拍模式成了以民營公司主導,雙方從資本、人力、物資上疊加,這個階段片子裡出現的國人基本都是打醬油的。
到2010年後,合拍才進入「聯合造船」模式,雙方從創意、劇本階段便開始介入,然後慢慢的中方資本開始成為主導。
目前路平安和韓三品提出的便是中間階段。
既只參與投資,並在製片場地、人力以及個別打醬油角色上獲取權利,其餘的依舊是美方主導。
《蝙蝠俠1》比較特殊,裡面都不太好塞黃種人。
原片中的黃種人面孔只有個別幾個,除了三兩個打醬油的外,戲份最多的是大boss「雷肖古」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