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〇九章 閒差

楊雲要應自己差事了。

他被皇帝任命為侍御史,一直沒有赴職,就像領的是虛職一般,不過按道理高力士已送來官牒,之前還可以藉口忙姐姐的婚事,現在怎麼都要去衙門報到了,正好看看下一步該如何安排。

從心底講,楊雲非常不希望自己長久坐班,“日出而視事”,每天衙門和家裡兩邊跑,他這個官職屬於後世的紀檢部門,風聞奏事,行使監察之職,權力雖大似乎沒什麼油水,還是經營醉仙樓實在,每個月至少都有幾百貫入賬。

楊雲自嘲:“這官職得來太過容易,沒有經過科舉摔打,一步步磨礪升遷得來,所以才會這樣懈怠……真要是寒窗苦讀十載,高中後得個從六品下的官職,不知會高興成怎樣……人啊,就是看來不懂得珍惜眼前的東西。”

皇帝跟楊玉環大婚後次日,楊雲來到洛陽皇宮外城所在的御史臺,進入端門,左前方就是御史臺。

唐朝洛陽宮城外城集合了幾乎所有中樞衙門,進入端門,左邊是御史臺、秘書省、太僕寺等,右邊是鴻臚寺和太府寺,而門下外省、中書外省、殿中省等,都在裡面靠近應天門的位置,這中間還夾雜著左右春坊、左右驍衛、左右千牛衛等御林軍衙門。

楊雲沒有穿官服,只是帶了官牒前來,在門口知會過自己的名字,知客趕緊畢恭畢敬地把他迎到裡面,到了衙門正堂,知客向楊雲略加講解,而後為難地補充一句:“……司憲不在。”

司憲就是御史中丞,御史臺的負責人,楊雲作為侍御史,隸屬於臺院,司憲正是他的頂頭上司。

洛陽的御史臺衙門,只是作為大唐御史衙門的補充,只有當皇帝移駕洛陽時,這裡才會作為正式的公衙啟用,但其實很多參劾百官的奏摺,還是要由長安的御史臺來完成。

“我來了解一下這邊的情況,就當報個到,其他沒什麼。”

楊雲態度隨和,沒有擺國舅的架子。

知客笑著把楊雲迎到御史臺正堂,請楊雲坐下,隨即入內通報,過了大約一刻鐘,一名四十歲左右的官員迎出來,向楊雲行禮。

“閣下就是楊國舅?久仰大名。在下乃監察御史張明業,以後您有何事只管吩咐。”出來接洽的官員很客氣。

楊雲跟張明業打了聲招呼,便請對方坐下來細談,張明業將之前知客未曾說過的御史臺的情況補充一番。

“……楊國舅您的正式職務是侍御史,臺院中只有御史中丞位在您之上,至於御史大夫……如今並不常設。而殿院有六位殿中侍御史,其下是察院,有監察御史十名,在下便是其中一人,下官為正八品官,洛陽這邊,有何事您只管跟在下說便可……”

因為大唐在長安和洛陽各有衙門,如今皇帝在洛陽,可主要政務還是由長安行政班子完成,使得御史臺如今也分成東西二京兩套班子的格局,洛陽這邊有些像後世明朝南京小朝廷。

楊雲作為皇親國戚,皇帝正在洛陽,跑到長安去應差顯然不合適,肯定要留在洛陽來當差。

如此一來,就給楊雲上班摸魚創造了條件。

簡單交談後,張明業帶楊雲到裡面檢視了御史臺衙門的佈局,走了一圈下來,發現各個房間空空如也,少有人在裡面辦公。

楊雲問道:“為何不見同僚?”

張明業笑道:“國舅有所不知,御史這差事,主是要風聞言事,朝中官員若有不軌,坊間但有傳聞,便得查證,同時六部事務也要關心,若有賬目、冊籍缺漏,要隨時前去查勘,是以留在衙門的時間很少,不過上殿面聖時多半會列席,參與君前陳奏。”

大唐在貞觀後,一直重視言路通暢,到玄宗朝卻有收緊言路的態勢,開元年間看似政治清明,但其實暗潮湧動,御史言官進言之路也開始受到一定阻礙。

楊雲故作不知,問道:“那我平時需要過來應卯麼?”

“這是自然,既是在此當差,每日應卯不是理所當然麼……不過若有事來不了,或要出去查案,可派人通傳一聲,也不是不可通融;若遇到開朝會,則會提前通知。”

張明業看起來講規矩,其實是告訴楊雲,你來不來都行。

反正你是皇親國戚,皇帝親自委任的官員,在御史臺更多屬於掛職的性質,雖然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但人比人氣死人,就算你不來應卯,御史中丞也不能把你如何,我們下官還能捆住你手腳不成?

“那官服呢?”楊雲問道。

張明業驚訝地問道:“官員自會配發官服,之前未有給您準備嗎?”

楊雲想了想,昨天自己收受的禮物很多,但沒見有官服這一項,莫非這大唐的官服還要自掏腰包訂做不成?

張明業一看楊雲神色,便大概明白過來,笑著說道:“下官這就安排人為您量尺寸,這賬目也會過御史臺的賬,在您上面……還有三位侍御史,他們分掌御史臺大小事務,而您照理說是掌印曹……”

不知道的還以為掌大印有多威風,但其實就是把印章收拾好,回頭有什麼事拿出來把大印蓋上去便可,做不了主。

楊雲聽到這裡,覺得御史臺結構簡單,橫來豎去就那麼幾個人,還搞成兩套班子分別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再加上差事很多時候需要在外面跑,衙門近乎於空衙。

“那好,我先應了差,瞭解下具體經手的事務,最好能跟同僚見上一面,把差事落實,以後我按部就班來點卯便是。”

楊雲微微一笑,並沒有急著把自己的權責瞭解清楚,他不是走正經科舉出仕的,一當官就是侍御史這樣的高官,肯定會引來諸多敵視,表現得太過活躍,會被人誤會要攬權,還不如暫時當個鹹魚,默默觀察一番。

唐朝科舉考取進士後並不能立即做官,需要透過禮部和吏部銓選,才會授予官職,而且多是出任京畿縣尉或州地佐官,少部分到秘書省正字,任校書郎或著書郎,需要在基層打磨多年才能得到提拔。

根據不成文的規定,御史臺的官員大多需要經歷郡縣,然後唯一進入御史臺的途徑是遷任監察御史,然後從主簿熬到殿中侍御史,接下來才是侍御史,級別整整差了三級,其中起碼需要數年乃至十數年光陰打磨資歷,所以楊雲不遭人嫉妒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