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0章 舒宜歡預訂撲街

“你覺得電影好看麼?”

挽著杜採歌的手,被人群裹挾,緩緩邁步從影廳裡走出時,段曉晨開口問道。

作為一名專業人士,杜採歌當然不會簡單地用“好看”“不好看”來評價一部電影。

要專業地評價一部電影,肯定要從多個方面:比如,劇本是否優秀?這個故事是否精彩完整,角色性格是否突出,臺詞是否有魅力?

各項技術的運用,攝影,音效,特效,剪輯,美術,包括化妝等……是否到位?是否手法精湛?

電影裡的道具,包括演員的服裝,然後大到宇宙飛船,小到騎乘的腳踏車,桌面上擺放的體現人物性格的小擺件,牆上的海報、相片等,是否真實?是否到位?

電影的風格,是否有屬於自己的風格?還是一個縫合怪?是什麼風格,無厘頭?溫情脈脈?凌厲、酷拽的CULT風格?能否精準地對準目標群體?

電影是否有足夠的內涵和昇華,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促人思考、讓人領悟到影片以外的一些東西?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評估體系。

比如說,就單單隻說“攝影”這一項中,就有色彩、明暗、角度等多個細項需要去認真評估。

就說“角度”吧,鏡頭的角度可以用來表現人物的主觀視線,表現電影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也可以用來表現製作人的視線,隱隱表達製作者的主觀評價。

還可以讓電影中人物視線與觀眾的視點合一,來取得觀眾的心理認同。

可以用來刻畫人物,也可以用來代表某種深刻的體驗。

比如,鏡頭裡,一直追隨著一個美麗的女子,可以體現此時人物對那個美麗女子的憧憬和嚮往。

鏡頭裡,一個角色摔門而出,這時鏡頭落在不斷顫抖的門上,可以體現此時人物心裡的痛苦、憤怒等情緒。

鏡頭是有生命力的,角度也是有生命力的。

那麼在一部電影裡,各個鏡頭的角度是否合理?

最常用什麼角度?

是否是普通成年人的視角——平角?

或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仰角?

或者大量運用俯角來展現大場面?

這些角度是否合理?

在展現某個場景時,用別的角度是否更合適?

角度與景深處理得是否得當?

看看,光是一個“鏡頭角度”的問題,就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所以很難簡單地用“好看”“不好看”來評價一部電影。

觀眾可以這麼評價。

可如果專業人士也只會評價“好看”“不好看”,那就完蛋了。

因為,很少有電影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

為什麼就算最經典的電影,也只有九點幾分?而不是10分?

因為總有人不喜歡看,給打了3星,2星,乃至1星。

而且人家不是抬槓,人家是真不喜歡,能夠振振有詞地告訴你他為什麼不喜歡看。

所以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來評價一部電影,不應該評價好不好看,而是從多個角度出發,來判斷這部電影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不過,杜採歌清楚,段曉晨並不是想聽他的專業意見,只是想和他有共同語言,形成情感共鳴。

於是他理智地用三個字回答:“不好看”。

還誠懇地搖搖頭,表示他真的不喜歡這部電影。

段曉晨滿意地頷首,“我也覺得不好看。可惜了,幾個演員都挺不錯的,攝影也很有水平,可惜這個故事講得一塌糊塗。”

杜採歌心說,其實不是故事講得一塌糊塗。

舒宜歡的敘事功力擺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