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脈延續六百餘年竟未失政。
另外六國,楚國是蠻夷部族自立為諸侯國,西周第三代天子周康王才予以正式冊封,迄今五百年曆史。秦國是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冊封的諸侯,迄今三百多年。
現下的齊國也不是周武王分封的老齊國,那個齊國的君主是姜姓,第一任國君是赫赫大名的姜尚,世人稱為“姜齊”。
目下這個齊國,是老齊國的田姓大臣田乞在勢力坐大時殺掉了姜姓國君,田乞自立為國君,至今已經傳了六代,世人稱為“田齊”,時下也就一百多年。
魏趙韓三國,原是老牌諸侯晉國的三家大臣,勢力坐大後,三家共同瓜分了晉國。周威烈王於魏文侯四十三年不得不正式冊封魏趙韓三家為諸侯國,迄今不過四十餘年。
這就是說,七大戰國中,有四個是坐大奪權建立的——齊魏趙韓;一個是山高水遠先自立而後被王室認可的——楚;只有燕秦兩國是正式冊封立國而一脈相延的諸侯國。
燕國是西周的開國諸侯,秦國是東周的開國諸侯,燕國比秦國恰恰老了整整一個時代。
“不愧是最為老牌的諸侯國啊。這出場氣派倒是很足啊。”秦風看著那銅車駟馬,金頂車蓋,黑玉天平冠,手執金鞘劍,長鬚飄拂宛若天神般站在車中的燕文公,不禁也是暗暗讚歎。至少如今的秦國國軍出巡絕對是沒有這種氣派的。
不過秦風心中雖然對於燕文公的威武暗暗讚歎,龐涓倒是對此頗為不屑。
“一方諸侯六百餘年,靜悄悄無所作為,竟然還心安理得趾高氣揚的苟活於天地之間,真真的無可救藥。”龐涓在心中暗暗想著。也不能怪龐涓如此想,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燕國建國六百年了。從未有過哪個時代能夠達到稱雄天下的地步,甚至連什麼大的改革變法都沒有過。可見其國君是何等的......不思進取。不過此時無比威武的燕文公正在趾高氣揚等待龐涓等人的盛大迎接,哪裡會有心思去想那些。
鼓聲大作長號齊鳴時,龐涓已經從遐想中恢復常態,他不卑不亢的在軺車上遙遙拱手報名,原地迎候這唯一具有西周王族血統的老牌貴族君主。
燕文公早已經看見行轅區外的甲士儀仗和龐涓的車騎,對如此隆重的迎候他頗為滿意。尊重周公禮制的姬氏王族,凡事都很講究,越是細節就越是講究。燕文公也是並不例外,此時細心的他已經是開始研究龐涓這迎接儀仗之中的紕漏之處。
“這龐涓。表面看去風光無限威風凜凜,實際上卻是個無教養的總角小兒罷了,這儀仗隊,處處都不符合禮法。”漸行之間,他已經發現了迎候儀仗不合禮制的十多處紕漏,最顯眼的是沒有郊迎的樂隊而只有長號大鼓。龐涓作為盟主特使,禮當出車迎接,而他卻只在原地迎候。魏國號稱天下第一強,如何便如此褻瀆禮樂有失大雅?然則又能如何?燕文公長嘆一聲,就象多年來蔑視一切禮崩樂壞和僭越行為一樣,又一次蔑視了魏國的無知和愚昧。
“這燕國當真是無藥可救,自己之國家已經是何等境地,卻還是在這禮崩樂壞的戰國之世處處遵循禮法,並且還因為這虛無縹緲的周禮蔑視魏國這一天下第一強國。好端端的一個老牌強國,國君卻都是些這種迂腐無能之輩。燕國可憫,燕國可悲。”秦風看著燕文公的眼神,哪能夠不明白燕文公心中所想。
實際上秦風此次出來,除了探聽這六國會盟都有哪些內容之外,他自己心中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見識一下當今天下最為強大的幾個戰國的君主的風采。以此來判斷哪些國家秦國可結交,哪些國家不可結交。
“魏國上將軍、六國會盟特使龐涓,恭迎燕公車駕。”龐涓畢恭畢敬。他雖然心中不屑,但是表面上依舊是畢恭畢敬去迎接的。因為燕國乃是周王朝的直系諸侯國,乃是天子一脈的血脈,不尊重燕國,就是不尊重周王朝,不尊重周王朝魏國就將被天下黎民百姓所恥笑。即便現在是戰國之世,禮崩樂壞,周室衰微。但是名義上週王朝依舊是這浩浩中原正統的統治者。
燕文公矜持的拉長聲調:“上將軍,魏王安在?”,燕文公竭力想要保持著自己身為王室血脈對於龐涓的一種優越感,比著裝,龐涓不亞於他,比氣勢,自己所在之逢澤乃是魏國之領土。所以他只能夠在說話方式這一點上去給自己一種上位者的優越感。
“回燕公,盟主魏王明日駕到,今日本使代我王行迎候大禮。”龐涓顯然已經有了準備,對於燕文公這樣的態度也是絲毫不惱,不卑不亢地回應道。
“這麼回答,怕是要出事啊。”秦風聽到龐涓的回答,眼皮一跳,心中已經預感到了燕文公的反應......
“盟主?尚未會盟公推,何來盟主?”果不其然,龐涓話音剛落,燕文公冷冷一笑。
“回燕公,本次會盟事關重大,各國均已先行回書,擁戴我王為盟主。燕公何其健忘也?”該挑明處龐涓也不會虛與周旋的。這燕文公擺明了不會給魏王面子。對付這種人,在用虛的,恐怕眼前這位桀驁不馴的燕公就會真的帶著他的一千騎士直接返回燕國,那樣的話龐涓的六國會盟就會成為一個笑話,龐涓的前途大業也將化作泡影。龐涓何許人也,怎能讓這種事發生?
“既為會盟大典,何以如此不通禮法?燕國不是韓趙,本公解盟。”手中長劍一揮,“回燕!”這位燕文公果真是桀驁不馴。
龐涓並沒有情急之色,拱手高聲道:“燕公六百年貴胄之身,竟以些須禮法瑣事置大計於不顧,氣量何其狹小也?魏王遲到,非為不敬重燕公,乃是為燕國謀劃一份重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