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一章 招賢館中起波瀾

景監已經明白,這完全是因為衛鞅今日的失敗激起的事端。

這些士子們原本就是個個自命不凡,訪秦回來後更是躊躇滿志的熬夜撰寫,等待一朝面君陳策。

後來聽說,有個不住在招賢館的魏國士子竟然捷足先登,被軺車接進了國府。

士子們就議論紛紛,說秦國只瞅著魏國士子,瞧不起別國賢士。一時間,“魏國士子有何了得?”的憤然議論瀰漫了招賢館。

然則景監已經分頭排定了國君對策的次序,也已經分別向士子們說明。所以不滿歸不滿,倒也沒出亂子。

誰知午後有訊息傳出,說那個魏國士子是個腐儒朽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講了一通不著邊際的大話,國君憤然拂袖而去。這一下卻猶如火上澆油,士子們不約而同的將舉薦腐儒的罪責看在了景監身上,越想越不滿,便聚相計議,以離開秦國相要挾,提出當夜面見君上。

景監心下明白,向場中拱手高聲道:“諸位先生,景監是否徇私枉賢?可以存疑。衛鞅是否有才?可以後觀。諸位請見君上,景監即刻進宮稟明。君上勤政敬賢,定然不會怠慢諸位先生。請諸位立即準備對策。”

士子們想不到這個很有實權的內史竟如此爽快,一時間倒是全場沉默。依許多士子的想法揣測,這個實權內史一定被衛鞅收買了;此等佞臣,不給他金錢,休想過他的關口,和山東六國一樣!

今日向他提出面見國君,他定然拒絕,然後便鬧到國府,扳倒這個黑心內史!但卻沒有想到他竟然一口答應去請國君,卻也奇了。

有些沒有對策或有他情者,竟是忐忑不安起來,原本準備藉故離開已經將包袱提在手裡的人,也頓時尷尬起來。

景監走下大石,對掌事吩咐,“好生侍奉先生們,今夜對策之前,哪位先生也不能走。收拾庭院,準備迎候國君。”說完,上馬出了招賢館。

秦風則是留在招賢館穩定局勢,畢竟有他在這些士子不敢鬧出什麼大的亂子來。

一刻之後,秦孝公便走馬而來。他正在書房用功,接到景監急報也感意外,稍加思忖,感到這倒未嘗不是一個好機會,便向黑伯吩咐了幾件事,和景監一起從容來到招賢館。

招賢館庭院中已經佈置好露天坐席。秋月當空,再加上幾十盞碩大的風燈,偌大庭院倒也是明亮異常。士子們已經在各自坐席上就位,一片肅然安靜中透出幾分緊張。

景監吩咐在前方中央國君長案的兩側再加了七張木案。剛剛加好,甘龍、嬴虔、公孫賈、杜摯、子岸、車英、秦風七位大臣便相繼來到入座。場面如此隆重,顯然大出士子們意料,肅然靜場中有人緊張得不斷輕輕咳嗽。這時,景監看見衛鞅也來了,坐在最後的燈影裡。

秦孝公莊重開口道:“諸位賢士訪秦辛苦,嬴渠梁先行謝過。秦國求賢,未分良莠前,一體待之。今夜以衛鞅陳策之同等大禮,傾聽諸位先生的治秦國策,請諸位先生不吝賜教。上有青天明月,下有國士民心,嬴渠梁是否屈才枉賢?神人共鑑。”

景監向場中拱手道:“敢請諸位賢士,先行報出策論名目,以為應對次序。”

士子們相互觀察,眼神探詢,竊竊私語,竟是無人先報。

終於一人站起,布衣長衫,黑麵長鬚,高聲道:“我乃陳國士子王軾,訪秦十縣,深感秦國吏治弊端,呈上我的《治秦吏制策》。”書吏接過,恭敬的擺在秦孝公案前。孝公肅然拱手道:“多謝先生,嬴渠梁當擇日聆聽高論。”

一陣騷動,有人站起高聲道:“訪秦有得,呈上我之《秦縣記》。”

“吾推崇墨家,呈上《兼愛治秦》。”

“呈上《無為治秦》。”

“呈上《百里奚王道治秦》。”

“呈上《中興井田論》。”

“呈上《地力之教未盡論》。”

“我是《更張刑治論》。”

一卷又一卷的報出呈上,秦孝公的案前已經堆起了高高一摞。大約在五十多卷時,秦孝公感覺還沒有聽到一個振聾發聵的題目,場中卻突然靜了下來。

景監笑問:“如何?其餘先生?”

經常忿忿然的紅衣士子霍然站起,手扶長劍,高聲道:“我是稷下士子田常,不知秦公對非秦策論可否容得?”

自報稷下學宮的赫赫名號與“田”字顯貴姓氏,又兼腰繫長劍神態倨傲,非但使甘龍等幾位大臣一臉不悅,就是場中士子,也是側目而視。秦孝公卻是精神一振,微笑答:“良藥苦口,良臣言悖。如何不容非秦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