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下人的回答之後,周儒海第一時間便覺得這個下人在敷衍自己,於是他板起一張臉,語氣頗為不悅的說道:“混賬,剛才你們這些下人,全都在院子裡,怎麼可能不知道少爺怎麼處理來福的呢?
你這分明是在糊弄我,我告訴你,我現在還是一家之主,你們這些奴才如果膽敢對我不敬,我還有權利把你們掃地出門。”
周儒海越說火氣越大,因為說話太急,以至於他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說完最後這句話之後,他喘了半天氣兒,呼吸才漸漸平穩。
本來虔誠唸佛的周夫人,此時見到自家老爺突然大動肝火,於是趕緊站起來,走過來說道:“老爺,好好的你又生什麼氣呀?為這麼一點子小事情,跟家裡的下人發脾氣,你說值當嗎?
瞧把你給氣的,若是被外人看見,還以為咱家出了什麼大事呢。”
周夫人一邊說,一邊替自家老爺按摩後背,想以這種方式,平息他的怒火,讓他恢復正常的呼吸節奏。
被罵的下人本來以為自己隨便說一句謊話,就會把自家老爺給打發掉,可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自家老爺非但沒有善罷甘休,反倒大發雷霆,把自己臭罵一頓。
這個下人心裡又生氣又委屈,心想在周家當差實在是太難了,自己本本分分幹活,結果禍從天降,老爺心血來潮問的這個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大坑,如果自己說實話,把外面的情況告訴自家老爺的話,他老人家倒是開心了,可是少爺一旦知道真相,鐵定也會找自己麻煩的。
而不把真相告訴自家老爺,得到的就是眼前的下場,自家老爺如此生氣的情況之下,自己不但會面臨懲罰,而且這個飯碗能不能保得住,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雖然心裡委屈不已,但這名下人現在一句話都不敢說,因為他心裡明白得很,現在自家老爺在氣頭上,肯定什麼花言巧語也聽不進去,現在開口為自己辯解,只能是火上澆油,讓自家老爺更加恨自己入骨。
正是因為想通了這一點,這名下人老老實實站在地上,裝出一副受了驚嚇的樣子,想以這種方式激起自家老爺的同情心,好讓他放過自己。
因為呼吸不暢,周儒海大發雷霆了一頓之後,整個人感覺頭暈目眩,手腳發麻,如果不是周夫人過來扶住他的話,他可能真的會倒在地上。
為了減輕自己難受的感覺,他趕緊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氣喘吁吁地對周夫人說道:“你看見了吧?我這還有口氣兒呢,這一家之主的位置也還沒有讓給別人,結果這些下人就已經不把我放在眼裡了,你說這怎能叫人不生氣?
你說我剛才問他的那個問題難回答嗎?他們這些下人剛才全都在院子裡,他會不知道兒子怎麼處理的來福嗎?
他根本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這樣敷衍我,就是覺得咱兒子比我厲害,這一家之主的位置肯定是咱兒子的,為了討咱家兒子的歡心,他這才拿我當猴子一樣耍。”
一直在旁邊裝可憐的那名下人,聽到自家老爺這麼說,心裡嚇了一跳,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自家老爺的腦子居然這麼好使,自己心裡的想法,被他猜對了一大半。
剛才這名下人之所以說那番謊話,其實只是不想得罪自家少爺,至於想討自家少爺歡心的想法,他是真的沒有。
不過這名下人在內心仔細反省了一下,覺得老爺說的那番話也不無道理,或許自己在心裡真的覺得自家少爺比老爺厲害,所以無形之中對自家老爺的態度就有所敷衍,只是這種潛移默化的想法,只存在於潛意識裡,他沒有意識到而已。
想明白了這一點,這名下人心裡的委屈與不服氣,瞬間減少了很多,此時他只希望事態不要再往壞的一方面發展,不然後果很難收拾,就算是自家少爺知道了這件事,想為自己開脫,也不好開口,畢竟這件事情裡面也牽扯到了他,為了自己這個小小的下人,得罪自己老爹,像少爺這樣的聰明人,是肯定不會這麼做這種傻事的。
把獲救的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的這種想法破滅之後,這名下人的心裡反倒坦然了很多,出於現實層面的考慮,他只希望自家老爺在夫人的勸告之下,能夠稍微消消氣,給自己一個開口解釋的機會,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度過眼前這個難關。
其實周夫人剛才在唸佛的時候,聽到自家老爺大發雷霆,對下人發脾氣,本來她是不想管這件事情的,畢竟剛才因為週一鳴的事情,她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此時她之所以撥弄著佛珠,唸佛祈禱,一方面是替自己的兒子祈福,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機會恢復一下體力和精神,畢竟一會兒全家要坐在一起吃飯,雖然在此之前,她已經喝過自己兒子煮的粥了,肚子里根本不餓,但是這個筵席她必須出席。
原因很簡單,雖然她肚子裡是不餓了,但是自己的兒子依然在捱餓,為了自己兒子能在這個宴席上吃飽飯,她無論如何都要出席這個場面,讓自己的兒子放心,只有這樣,自己的兒子才能無憂無慮地放開手腳大吃一頓。
正是因為心裡存了這樣的想法,她第一時間並沒有打算站起身去勸阻自家老爺發脾氣,反而覺得那個下人太討厭了,居然在宴席開始之前,做事情這麼不小心,以至於引得自家老爺如此大發雷霆,就算是因為這件事情,他遭到了自家老爺的懲罰,也是罪有應得,不值得憐憫。
可就在周夫人打算將此事高高掛起,不再理睬時,她突然轉念一想,覺得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眼看兒子處理完了來福,就要進屋吃飯了,如果自家老爺和這名下人依然鬧個不休,最後鬧得府上盡人皆知的話,不但會影響眾人吃飯的心情,甚至有可能會攪黃這次宴席,因為畢竟自家老爺現在是一家之主,如果他沒有心情吃飯的話,其他人就算是嘴巴再饞,肚子再餓,也不可能獨享宴席的。
想到此處,周夫人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這才走過去進行勸解,她的目的是將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儘可能讓這件事情不影響大家吃飯。
原本週夫人以為自家老爺與下人之間的矛盾,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自己開口勸一勸,事情肯定會很快被解決的,只是看到那名下人害怕的表情之後,她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想要化解自家老爺的怒氣,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事情後面的發展,也驗證了周夫人的想法,周儒海發了一陣牢騷之後,周夫人心裡大驚,因為她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情,雖然鬧矛盾的是自家老爺與下人,但是引起矛盾的導火索卻是自己的兒子,而且聽話聽音兒,她覺得自家老爺說話的時候,話裡話外,都充滿了對自己兒子的不滿。
周夫人皺著眉頭,看了一眼那個犯錯的下人,心裡也忍不住想發火,心想這個下人怎麼這麼多事呀?他們父子倆本來劍拔弩張,今天差一點就掐起來,自己好不容易把兩父子勸的和好如初了,結果這個下人卻來搬弄是非,又惹自己老爺生氣,單是這一條罪過,就該把這個人掃地出門,趕出周府。
雖然心裡有將這個下人趕出家門的意思和想法,但周夫人同樣也明白,現在還不是這麼做的時候,因為一旦把自己的這個想法付諸於行動,只會火上澆油,讓自家老爺的怒氣更加高漲,這樣一來,事情就更加難辦了。
周夫人對於這個犯錯的下人沒有同情,覺得他被趕出家門也是活該,她甚至也不擔心自家老爺生氣,畢竟自家老爺的心眼兒小,一年到頭,有一多半的日子,都在跟別人生氣,反正他已經氣習慣了,多這一次也不多。
周夫人唯一不忍心的,就是讓自己的兒子捱餓,畢竟兒子昨天晚上九死一生,到現在都沒有吃一頓飽飯,如果被這兩個糊塗蛋耽誤吃飯的話,萬一身體餓出個好歹來,她這個當孃的,以後指望誰呀?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有一個好心情吃飯,周夫人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週一鳴進屋之前,把這件事情處理完。
她仔細思索了片刻,對自家老爺微笑著說道:“老爺,您先消消氣兒,這些下人們粗手粗腳的,腦子又非常愚笨,說話不經過大腦,惹你生氣也是難免的。
您千萬不要多想,憑他們的腦袋,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
你如果不相信的話,我替你盤問他,如果真要問出一點歪心思來,不用您生氣,我就替你把他打發了。”
周儒海此時坐在椅子上,正氣地吹鬍子瞪眼,他剛才對自己夫人發的那些牢騷,其實只是情急之下無可奈何之舉,他對自己夫人的脾氣最瞭解,周夫人平時為人寬宏大量,非常體諒下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她肯定不會站出來替自己教訓那個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