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捋捋鬍子,笑的滿面春風,瞬間年輕了好幾歲,“死局復生,生而萬物發,一發而動全身,哈哈哈……全身而退啊。”
最後的兩渡赤水,就連他也沒想到。指揮人的目光和遠見足以見得足智多謀。
面上看紅軍就是敵軍的掌中之物,其實被玩弄於股掌之中的,偏偏是本以為勢在必得的敵軍。
“相父,這人真的好厲害……”劉禪驚歎溢於言表。
“陛下可在其中學到些什麼?”諸葛亮看向劉禪。
“相父,朕……我腦子愚笨,雖是看懂了,但其中兵法應用還需多揣摩。”劉禪神情低落,“相父,我還需要你,”
諸葛亮搖頭笑了笑,道:“國家以後的路還是得靠你走,我老了,快要走不動了,不能一直在你身邊。”
劉禪垂下頭,良久,他輕輕點了點頭。諸葛亮也看到了,他欣慰一笑,開始說起四渡赤水:“依據敵情變化,及時調整作戰方向,穩操戰場主動權。靈活把握和轉換作戰方式,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劉禪抬起頭,認真聽講。
諸葛亮說著說著,腦中覆盤此戰,真是厲害到他甚至都懷疑,此人是不是真的開了上帝視角。
到此,老祖宗們還有一個一致的想法:國民黨對紅軍的圍追堵截,而且還是在抗日期間,說這裡面沒有小日子的參與,他們是斷然不會信的。
李白等詩人看的也是心情澎湃,下筆的手怎麼也壓不下,“此情此景,賦詩一首再合適不過了。”
魚念稚看到最後一句詩後,嘴裡下意識念出整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辛棄疾下筆的手一怔:“何人作的詩?”
其中奔騰的氣勢和壯闊的境界,他喜歡!
老祖宗們細品這首詩,連連點頭,長征之路困難重重,有這般樂觀心態是頂好的,一切艱難險阻在他們眼裡不過小小阻攔。
李世民正和魏徵大眼對小眼,為什麼呢?因為四渡赤水簡直就是神之一手,妙不可言,李世民龍心大悅,要大擺宴席,邀天下人同樂。
魏徵這一聽就不幹了,開始了他魏懟懟的技能,“光幕一開始說到陛下是天可汗,萬國來朝時,就已經大辦一次宴席了,這沒得說,陛下辦就辦了。這才沒過幾天又要大辦,陛下,國庫當真如此充足?再是繁榮盛世也不能……”
李世民表情不自然,雖心裡不爽,但還是在聽。他向長孫皇后傳遞目光,示意救救他,他不辦就是了,但是他又不想妥協。
長孫皇后掩唇一笑,衝他輕輕搖頭。
魏徵不在就算了,魏徵來了你還要說大辦宴席,先受著吧,治治你的嘴。過會在解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