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這些孩子之後,秦子衿倒覺得聽欣慰,不管年紀大小,他們都被王秀才養的很好,知趣識理。
家裡忙起來的時候,都不用人招呼,便勤快的忙著跑進跑出打雜。
而且這些孩子也都是從小跟著王秀才讀書識字,即便是年紀最小的,也都已經會背三字經了。
秦子衿想著可不能因為來了他們這邊,就耽誤了這些孩子的學識,便拒絕的這些孩子幫忙幹活兒,讓他們仍舊跟著王秀才一起學習上課。
看著王秀才帶著大大小小的十幾個孩子,村裡的孩子卻時不時湊在門邊看著,一臉的羨慕,秦子衿便突然生出了一個想法。
她或許可以在紅土村建一個學堂,學堂建起來,有了束脩補貼家用,王秀才這大大小小一家子的生活也會過的更寬鬆些,村裡的孩子們也都能讀書識字。
這般想著說幹就幹,跟吳村長一商量,得到吳村長的大力支援,當天下午就召集了全村人集會。
秦子衿仍大方的出錢,地直接村裡出,人力就全靠村裡人了,只要出一個勞動力,家裡孩子上學便能免三年束脩。
在此之前,紅土村的人想都不敢想還能讓孩子讀書識字,能將孩子養活,讓孩子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今有了這樣的機會,村裡人自然是激動,而且村裡人大多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手裡也有了餘錢,學堂定下的束脩又不貴,照這樣下去,說不定自家孩子也能雞窩裡出鳳凰,考個功名回來光宗耀祖。
於是學堂的事情都不用秦子衿過多操心,得到村裡人大力支援,由村長親自牽頭,很快便如火如荼的開工建了起來。
只一個月時間,學堂就建了起來,王秀才作為這新學堂的唯一的夫子,便親自題字給學堂取名清山書院。
書院一建好,就有不少孩子被送進了書院,但就王秀才一個夫子,孩子們大大小小起點也不一樣,秦子衿便想著再找幾個夫子來。
找到王秀才商量,看他是否有推薦的人選,不想王秀才開口說道,“還找什麼夫子,浪費銀錢,讓我家那幾個大小子給他們啟蒙,有一定的基礎之後再讓我給指導即可。”
秦子衿聽得眼睛一亮,“大妮子是不是也跟你讀書識字了,那村裡的丫頭是不是也可以送來跟著你家大妮子讀書識字?”
王秀才應道,“自然,你看著安排便是。”
於是清山書院再次傳出訊息,不但男孩子可以上學堂,女娃娃也同樣能進學堂跟著讀書識字,束脩減半,而且還有專門的女先生教導。
之後王秀才這一大家子就一直留在了紅土村,不知不覺便也成了紅土村的一員。
而王秀才撿回來的那群走到哪兒都會被人嫌棄的乞丐,在往後更是分佈各地成了不同領域的大人物。
就連紅土村的姑娘們,也都成了周邊鄉鄰相互爭搶的香饃饃,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就在七月底清山學院落成之時,一直沒有訊息的白雲歌突然傳來了訊息。
秦子衿看著表情沉重的羅叔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心裡也跟著打鼓,面色蒼白開口問道,“是不是白雲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