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還要繼續,丁一還要努力。
新城再一次忙碌起來,猶如剛建城時那般忙碌,因為皇帝答應的五萬俘虜,如今也快到了。
城池的四個方向都建起了小區,容納那些遠道而來卻要在這裡生活下去的高句麗人,現在也可以稱之為高句麗族人。
高句麗王室已經被送到了長安,在他們抵達的那一天,皇宮又一次擺起了慶功宴。
當天,李二帶著文武大臣出城迎接,迎接徵北軍的首腦人物還有那些載譽歸來的將士們。
當然,也象徵性的歡迎了高句麗王室的人。
在見到高句麗王室全部被俘,那些邦國使臣盡數陷入沉默,但是臉上還要作出為大唐高興的樣子。
高健武被封了郡王,空有郡王的頭銜,卻沒有任何封地,只有長安城外一座別院留給了他。他的餘生也將在這裡度過,或許他會活下去,或許會像頡利一樣,莫名其妙的死在別院。
王室其他人,都有各自的封賞,他們可以生活在長安,但是出不了長安,終生只能被囚禁在高聳的長安城牆裡。
對於這一點,他們沒有怨言,成王敗寇,沒有被處死或者是為奴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當天夜裡,皇宮載歌載舞,花天酒地好不熱鬧,李績等一眾徵北軍的將領也受了封賞。
在這次封賞之中,有兩個本不應該出現的名字出現了!按說他們的功績並不能和這些大帥或者將軍相提並論,但是他們就這樣突兀的出現了!
這兩人,乃是天罰軍的兩個校尉,李恪和程處默!
李恪的名字之所以出現在這,那是程咬金報上來的,親王參軍本就是鍍金的,儘管那位親王的本意並不是鍍金,但是大臣們卻要報出來。
而程處默的名字之所以出現,那是李績等人最後決定加進去的,同朝為官誰不給誰一點面子?誰會像新城那位,誰都不怵,一點面子都不留?
接下來幾天,各國使臣紛紛離開,他們沒有繼續留下去的理由了!
那位整天在長安各個大臣府上轉悠,想要個大唐聯姻的祿東贊,最終也落寞的退場。
那些大臣根本沒有人見他,甚至他連禮都送不出去。
范陽郡主不成,換了人還是不行,唐皇每次聽完只是表示知道,事後就沒有動靜了,那些大臣哪還能不知道皇帝的意思。
磨嘰了半個月,祿東贊終於帶著大唐的回禮,兩車玻璃,十車棉衣,十車毛衣,還有被唐皇授意由始平公送出的兩車玉米土豆離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