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松關彥不是不知道,但現在從中國進口非轉基因食用大豆,價格相對高企,會蠶食加工商的利潤,島國大豆油脂進出口商協會不是那麼樂意的。
但太田明夫不以為然道:“當你沒有更好的選擇時,漲價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從去年開始,“中國大豆”價格脫離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體系,年平均價格比芝加哥期貨大豆價格高出30%以上,而且價格更平穩。
今年,由於全球性的氣候異常造成農業生產的動盪,“中國大豆”吸引了更廣泛的關注。歐洲生產商正在考慮如何解決對非轉基因大豆產量下降的擔心,並同樣將目光投向中國。
“你有沒有發現,中國大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正在成為非轉基因食用大豆的代表?”立松關彥突然說道。
太田明夫收斂笑容,一字一句道:“都是因為嘉穀集團!”
之前,島國進口中國大豆的數量之所以急劇下降,有進口戰略調整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大豆品質下降所致。
但自從嘉穀集團介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改善大豆品種,提高耕地質量,標準化種植……中國大豆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復興之路。
復興後的中國大豆開始深受市場青睞,甚至於相關的大豆加工產品也在國際走俏,中國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經在國際貿易中佔據50%的份額,島國每年消耗的大豆蛋白也大多從鄰國進口。
“嘉穀集團啊!一家了不起的中國企業!”立松關彥一副對嘉穀毫不陌生的樣子,“我最佩服他們的,是將傳統大豆幾乎改良到了極致。”
“高油中國大豆,含油率達到了20%,只比最好的轉基因大豆含油率稍低一個百分點左右;高蛋白中國大豆,蛋白含量接近了60%,簡直是一顆‘金豆’!”
要知道,原來的中國大豆,含油率至少比轉基因大豆低2到5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同樣的一噸大豆,轉基因大豆會多出二三百公斤油的溢價收益;而且在蛋白含量上也良莠不齊,自然沒有多大競爭力。
對比起如今煥然一新的局面,頗有幾分恍如隔世之感。
立松關彥又問道:“我們能不能像在美國或巴西一樣,在中國黑省擁有自己的種植基地?”
這種本國勢力沒有任何控制力的感覺,讓他極不適應。
太田明夫搖搖頭:“別想了,你以為我們丸紅沒有嘗試過嗎?別說享受國民待遇了,直接被稽核卡住了。”
“俄遠東呢?”
嘉穀在國內種植高蛋白大豆,在俄遠東種植高油脂大豆,在島國可不是什麼秘密。
太田明夫又想起了在遠東地區折戟沉沙的不愉快經歷,臉都黑了:“俄遠東?那都快要變成嘉穀的地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