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應邀前來的科研機構之多,已經超乎了他的預期。
但隨即笑逐顏開,這可是好事!
與國內農業科研機構開展聯合科研攻關計劃,一方面,是集聚的科研機構越多,就越方便於推動國家科研經費用於有利於嘉穀的方向;另一方面,就真的是集團切切實實的科研合作需求了。
在科研界,一個專案組內,有價值的角色往往只有一兩人,剩下的研究員只是懂技術的實驗室工人而已,也就是俗稱的“科研狗”。
科研實驗室裡,有著太多太多的重複性工作,換句話說,“科研狗”需要承擔的,就是這樣的髒活苦活了。
從宏觀上來說,科研狗有的是,尤其是在嘉穀實驗室這樣的地方,敞開了收人,幾天就能攢一籮筐。
可單就嘉穀實驗室的環境來說,卻又不能真的敞開。
首要問題,是嘉穀實驗室沒有足夠的真正稱得上專家的專案組領頭人。沒有“狗王”,再多的“科研狗”,都是哈士奇,毫無戰鬥力可言。
而另一方面,分佈全國的科研機構,又有一批“慾求不滿”的頗具科研能力的專家。他們手頭上的資源,不足以支撐自己爬上去;但又因為具備了一定的資歷,缺乏離開單位的魄力。
這導致嘉穀實驗室的“挖角”工作慢慢變得不太順利。
既然不能挖過來,那麼,將他們變為實驗室的“編外”專家,也無不可。
來此的農業科研機構負責人們,面對陳建章審視的目光,似乎突然感覺到了一股“寒氣”,感覺自己被掛在屠宰場上似的。但細看,陳建章的態度又再是和藹不過了。
“諸位,我就長話短說了。我們組建的評定委員會,會對大家提交的專案目錄進行審定,符合我們標準的,我們願意提供資源,雙方共同就專案研究和成果轉化開展合作。具體合作要求會細談,我只能保證,嘉穀是不會讓大家吃虧的。”陳建章微笑道。
“應該的,應該的。”
“我們要不是相信嘉穀,也不會來了……”
“都期待與嘉穀的合作吶……”
能受邀前來的,大多對嘉穀實驗室豎起王旗沒有意見,自然也只能接受嘉穀的要求了。
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中,陳建章帶頭的評定委員會,開始了對專案的篩選。
根據專案的大小、開發週期、難易程度、經濟效益等,確定合作與否,或者投入多少資源。
不得不說,我們的國家之大,體現在科研上,也是巨大的空間,似乎再偏僻的領域,都有人在研究。
譬如對糞肥的研究,怎麼提高糞肥的效力是最常見的;怎麼設計一款全新的糞肥也是熱點;但連吃點什麼能產出更好的糞肥,都有人投入研究。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足夠的資源,專案可能只停留在理論上。說得再不好聽點,就是在混日子。
陳建章也沒有貪心,重點在作物關鍵基因挖掘、作物分子聚合育種技術、高效固氮生物學、作物高光效育種、農業新材料、農情資訊智慧獲取等領域超前部署,著實篩選出了一批嘉穀實驗室投入較薄弱的科研專案。
篩選出目標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合作怎麼進行,成果怎麼分配,怎麼向國家申請更多的經費投入,可能要慢慢地磨幾輪才會有結果。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被嘉穀選中合作的專案,嘉穀會投入真金白銀來支援。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業科研機構加入嘉穀實驗室的合作名單,嘉穀實驗室的名氣在業內已經有溢位的跡象了。
所謂王旗朝朝,雲者景從;王旗烈烈,四方朝拜。
而王旗之下,是冒尖的糧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