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得雖然有些無恥,但話糙理不糙。
食用油漲價,光是約談企業其實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最多隻是暫緩漲價而已。如果不從源頭入手,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但是,負責從源頭入手的國儲糧現在是無能為力——為了平抑食用油價格,國儲糧向市場投放了20萬噸儲備食用油。但今年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為2374萬噸,因此,這一拋售並未起到效果。
至於同樣肩負著協調市場價格責任的另一家央企巨頭國糧集團,大豆或大豆油的儲量甚至還比不上嘉穀。
“至於豬肉,大家都很清楚了。由於從去年持續到今年年中的高熱性藍耳病豬瘟,生豬存欄數量大降,再加上飼料原料玉米的價格大漲,市場上普通豬肉的價格從年初的9元斤一下跳到了12月的136元斤,漲幅高達51。”
“我們集團的高階豬肉價格漲幅甚至達到100。就目前的資料來看,生豬養殖子公司的營業收入較去年至少增長了300。”嘉穀農牧與高盛的對賭在這個資料面前已經塵埃落定,贏下對賭的李東亮心情輕鬆道。
大家都會意地笑了起來。
王昱業接著補充道“在米、油、肉等日常食品中,大米漲幅最小。嘉穀大米的漲幅僅為4。”
“但與嘉穀食用油一樣,我們是希望把更多的優惠給消費者。得益於今年集團的曝光和齊老闆的助攻,我們節省了大筆廣告宣傳費用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它們,銷量在行業中增長最快。”
清源啤酒的何長川也含笑說道“雖然一直有啤酒將漲價的聲音,但由於啤酒銷售競爭激烈,啤酒不但沒有漲價,各大廠商還為了吸引顧客促銷降價。不過同樣是因為集團和老闆曝光帶來的關注度,銷量保持了領先同行的增長……”
嘉穀體系目前的營收大頭基本在這幾方面了
嘉穀糧油公司年度營收在600億左右,大米和食用油是收入重點;
嘉穀食品飲料公司年度營收在340億左右,包含嘉穀乳業的180億和清源啤酒的160億;
嘉穀農牧年度營收在90億左右,生豬是收入重點;
……
王昱業總結道“不包括海外業務,今年,整個嘉穀體系在國內的營業收入在1150億左右,即使有建設嘉穀牧場和倉儲運輸渠道的巨大投入,集團利潤預計也將達到40億元。嘉穀體系在這一年切切實實享受到了物價暴漲和聲名大增帶來的巨大利好,比2006財年增長竟然超過了200……”
在座所有人都是心情激盪。
齊政環視一圈,先是來了一句“看來,我的身價絕對是被低估了!”
眾人大笑。
齊政也笑著道“在嘉穀成立的第七個年頭,營收終於突破了千億的規模,怎麼說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了,這都有賴於諸君的付出!”
頓了一下,聲音稍微激昂了一些,道“接下來的2008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大家都看過了戰略部的局勢分析檔案,經濟環境將發生鉅變,大宗商品價格將會暴跌……我們能不能保持千億的營收規模乃至更進一步,就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了。讓嘉穀走向一個更廣闊的的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