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驟然睜開雙眼,一劍刺出。
古劍之上氣機流轉,青芒大盛。
刀劍相接,連同著臺下無數道目光第二次碰撞至一處。
劍鋒停滯,刀刃不前,一時間不分伯仲。
樓阡手腕輕挑,烏金長刀忽然變幻方向,貼著劍身右側劃過,尖銳鋒芒直奔少年手掌。
長劍下壓,少年順勢撤後半步,懸臂橫劍,朝著對手腰間掃過。
樓阡彷彿早有預料,幾乎在少年長劍揮出的同時刀鋒迴轉,遏制住劍氣遊走。
遏行雲式,鎖刀形以遏行雲劍。
這是刀宗十八秘術中唯一針對劍法而存的巧妙招式。
傳聞百年前刀劍二宗勢同水火,相約於堯山之巔以刀劍道法分高下論勝負。那一日,劍氣縱橫遮雲日,刀芒交錯平峰巒。被譽為當世刀劍之最巔峰魁首的兩位宗師人物同時出手,一刀一劍,氣機千里又百里,日月無光,天地失色。
只可惜後來一場江湖變動毀去數不勝數的典籍孤本,關於那驚世一戰也唯有寥寥幾句隻言片語留存於世。
其中一言廣為流傳,常被刀宗弟子用作取笑劍宗門徒的談資。
《武典秘聞·卷三》有載:
【刀祖踏雲而行,彈指一揮,術法高玄,如遏行雲。單手獨刀破去劍祖四十九式,衣袖飄揚,恍若神人。】
百年滄桑,悠悠風雨。事實究竟是否如傳言所述,年代久遠,早已無可考證。不過刀宗的確流傳下這麼一招秘術,名喚遏行雲式。
可惜樓阡並無刀祖一身通玄修為,少年更不是劍道宗師。
烏金長刀忽左忽右,上下翻飛,招式相連。
少年面色平淡如水,手中長劍只是隨意而動,看上去漫不經心,毫無章法。
可偏偏就是這一招又一招看似散漫的回應,先後破解掉足足四十九式刀宗秘術。
樓阡手中動作仍未停下,臉上神情卻已晦暗不明。
這年輕人的劍道造詣,怎會如此強大?
臺下看客鴉雀無聲,生怕錯過精彩好戲。
“方大哥,臭小子啥時候變得這麼厲害?”
灰耗子早知道少年手裡有一把神兵利刃,卻極少見他拿出手,更沒想過會有如此驚人的威力。
“天時、地利、人和。”
方言淡淡笑答道:“這小子倒是好運氣。”
身為五脈問天境的劍道武修,即便此刻被九雲軒內法陣壓制修為,可他仍能清楚感知到籠絡在少年四周若有若無的劍道氣息。
一刻頓悟,心境豁然清明。
此時站在臺上的少年,精氣神俱入佳境,舉手投足間皆是最為返璞歸真的劍法。
巧就巧在這種玄妙狀態恰好出現在如此緊要關頭,稍早片刻,或是稍晚些時候,恐怕都要差上些意思。
少年並不知曉其中內情,只是覺得身心前所未有般舒暢,胸中似有吐不完的磅礴氣機。
一劍接一劍,一劍又一劍。
隨著時間逐漸推移,在二人交手數十回合後,原本欲以遏行雲式牽制住少年的樓阡竟驟然發覺自己陷入了被動境地,隱隱落於下風。
這年輕人到底來自何方,究竟是何身份?
又一劍迎面而來,樓阡下意識回刀阻擋,卻發現其角度刁鑽古怪,一時竟無應對之策。
硬扛嗎?
他遠沒有少年那樣的堅實體魄,硬扛下這一劍之力,無異於以卵擊石。
可若撤步躲閃,也就意味著自己需要斬斷這招遏行雲式的綿長氣機。四十九式,前功盡棄。
他不甘心,即便以眼前的勢頭看來,自己就算再揮出千刀百刀也難以遏制住少年手中的靈巧長劍。可主動收手與受人脅迫,終歸不是一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