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日也算大事,卻算不得盛事,每月都會有,所以通常來講是沒必要鐘鼓齊鳴的,但如今驟然響起,許多人,無論香客還是佛門僧人,都沒太過驚訝,只是稍稍意外便沒多注意。
畢竟李子冀來插第一炷香,此舉或許是為了緩和與聖朝的關係,表示對這位三千院弟子的歡迎。
可緊接著,這樣的念頭就從所有人的腦海之中驅離,所有信徒香客已經不知所措,就連數不清的佛門弟子都是開始慌神。
因為不單單是主峰上的鐘鼓響起,而是十六座山峰上,所有廟宇之中的鐘鼓都發出了響聲。
在尋常時間裡,每日的晨鐘暮鼓都是由主峰敲響,傳播到整座普陀山,其它十五座山峰上的鐘鼓基本只是擺設,並不啟用,可現如今,卻同時響了起來。
這是普陀山多少年來都不曾發生過的事情。
而且鐘鼓之聲連綿不絕,好似永不停息。
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沒人知道為何如此,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有大事發生。
鐘鼓之聲始終不停,直到罰惡菩薩雙手合十輕輕誦了一聲佛號,蘊藏著佛法的聲音如山風般席捲整座普陀山十六峰數千座廟宇宮殿,那齊鳴之音方才漸漸平息下來。
可聲音雖然停下,帶來的震驚卻並未平息。
原本等待著儀式開始前的安靜瞬間就變得嘈雜起來,鼎沸人聲裡,竟帶著些不安,而更多的佛門僧人,則是紛紛將視線重新放回了李子冀的身上,不知為何,他們隱約覺得這鐘鼓齊鳴的變故似乎與這位聖朝縣侯有關。
以往的齋日都無事發生,為何偏偏這次在李子冀上了第一炷香後卻引得鐘鼓齊鳴?
這是否是普陀山給出的警示?
佛主並未出現。
令他們感到不安的還有在場數十位大修行者的反應,那一張張臉上帶著驚訝,錯愕,複雜,沉默,慶幸,喜悅,卻唯獨沒有憤怒。
沈自在眉頭微皺看向了不怒和尚。
不怒神色複雜,似喜似憂。
而李子冀此時此刻則是依然在看著那尊巨鼎,在鐘鼓齊鳴之時,他再度從那尊鼎裡感受到了被注視的感覺。
議論紛紛。
罰惡菩薩卻再次開口,聲音平和,壓過了吵嚷的主峰上下。
“這個月的齋日取消,普陀山有事處理,還請諸位移步下山。”
他沒有解釋,而是直接宣佈了齋日的結束,並且還出言請所有的信徒和香客下山,這是很冒犯的舉動,佛門從未如此做過。
就像是事先有過商議,在罰惡菩薩話音落下的同時,那些一直保持沉默的數十位大修行者,同時抬手驅動了山上道路的陣法,那莫名平整的山路開始自發移動起來,託著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所有人朝著山下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