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脫了劉長恭,讓程咬金好幾天悶悶不樂。這劉長恭雖然在朝廷中並不是什麼大官,可是卻勝在身家豐厚,這次能夠出任討伐瓦崗軍的主帥,就是給朝廷捐獻了大批銀兩,並且買通了朝廷中管事的段達、元文都二人。程咬金本想抓住這劉長恭,好好敲他一筆贖身錢的,可惜當時只顧自個痛快殺敵,卻把這一茬給耽誤了。
與程咬金的鬱悶截然不同,整個瓦崗軍上上下下全都喜氣洋洋。來犯的官兵大部分人馬全都被殲滅,只有主帥劉長恭帶著幾個親衛逃回了東都。而官兵的所有兵器鎧甲,糧食物資全都被瓦崗軍繳獲。這一仗,讓瓦崗軍的聲威遠揚,從天南到地北,甚至邊荒蠻夷都對瓦崗軍有所聽聞。
這天,瓦崗軍的十幾個領兵將領正坐在營帳中飲酒取樂。殺張須陀,破興洛倉,敗劉長恭,這一樁樁一件件都發生在李密奔赴瓦崗以後。而且隨著不斷的勝利,自己手底下的人馬也越來越多,撈到的好處自然也越來越多。因此,酒到酣處,這些將領就一個個的開始吹捧李密,將個蒲山公誇得天上少有,地上無雙!
看到大夥都喝的差不多了,程咬金站了起來“各位,要說咱們能有今天的威風,可都是密公的功勞,在下生平甚少服人,不過卻對密公推崇備至。做人可不能忘本,大夥可不能忘了密公的好處!
俗話說的好‘蛇無頭不行,鳥無翼不颺’,咱們瓦崗軍雖然名義上是翟讓大統領管轄,可是每次作戰卻是密公出謀劃策,諸位可當明白,瓦崗軍能有今日之盛況,密公居功至偉,而咱們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沒有密公可是不行的!
眾位可別忘了,前些日子天下流傳的那真龍天子之讖言,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難道不是應在密公身上了嗎?因此,在下提議,請密公為瓦崗軍主,領大夥開國安邦,享一世榮華富貴!”
程咬金話音剛落,營帳裡頓時紛亂起來。瓦崗軍雖然名義上是翟讓的首領,可是這段時間一來一直都是李密在發號施令,那翟讓完全成了擺設。雖然眾位首領也知道這樣長久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可是這首領位置乃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不管是支援哪一方都要得罪另外一人,因此在坐的這些老狐狸都三緘其口。
而今程咬金藉著酒意說了出來,頓時將翟讓擺在了一個尷尬的位置,只是那些將領們卻被程咬金的話所鼓動,哪裡還能注意到他的神色。那《桃李章》的句子可是從修道之人口中傳出來的,鑑於道家的神神鬼鬼,眾位首領是深信不疑的。
而今聽到程咬金提起這事,眾人猛然醒悟過來,是啊,跟著密公,將來可是開國功臣,榮華富貴,千秋萬代的,這等好事怎能錯過?於是一個個趕緊站出來表忠心,生怕落後別人一步。
看著李密在那裡謙讓,翟讓頓時一肚子的苦水,他自認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李密,如今駕馭一支數十萬人馬的隊伍都勉為其難,可是讓他將原本的首領之位讓出來,卻也是心有不甘的。只是如今營帳中的首領大都傾向於支援李密,就是那少數幾個與他親近的也都沉默不語,他又拿什麼來和李密相爭?
無奈之下,翟讓也只好加入了勸說的行列,提議由李密做大首領,統領數十萬的瓦崗軍,並上尊號稱公!李密謙讓再三,在眾人的苦勸之下才接受了眾位首領的建議。
就在眾位首領爭先恐後的向著李密獻媚的時候,引起這一切的程咬金卻一言不發的坐在那裡。最大的功勞已經被他佔據,自己吃肉也要別人喝湯,所以程咬金就心安理得的看著那些腦筋遲鈍的將領們和李密猛拉關係。
也怨不得程咬金心中看不起這些將領,這場宴會上,李密竟然將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上首,而翟讓卻坐到了左手邊,只看這一點就知道李密如今心中的想法如何了。更何況,剛剛大家喝酒談天的時候,李密好幾次截斷翟讓的話語,並且以命令的方式讓翟讓敬酒,李密的心意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奈何在座的這些首領不是裝傻故作不知,就是真傻搞不清楚狀況,結果沒有一個出來給李密捧場的。無奈之下,程咬金只好站了出來。反正這翟讓已經讓他得罪過了,也不在乎多這一回。
更何況,程咬金心中另有打算,這次戰勝劉長恭所繳獲的戰利品裡面有好些鎧甲可都是上等貨色,質量又好,外表也很美觀,程咬金早就打上了主意,只是因為眼熱這批鎧甲的人很多,因此李密一時半會也沒有拿定主意該如何分配。
現在程咬金幫了李密這麼一個大忙,那麼改天分配這些鎧甲的時候,李密想不向著程咬金都不行!若非是有這個原因,就算那李密心裡急的要死,程咬金也不肯站出來給他說句好話的。
得到眾位首領的一致擁護,李密立刻雷厲風行起來。於是,在二月十九日這天,瓦崗軍就在興洛倉設立壇場,禱告上天。隨後,李密就宣佈即主帥位,刑牲歃血,改元永平,大赦天下。
看著李密在那裡忙活,程咬金心中就有一股笑意升起。這李密如此匆忙,好像是生怕翟讓改變了主意似的。不過他到底是個有本事的人,這一套一套的,弄的還挺像那麼回事!魏公,這是曹操曾經的尊號。如今,李密居然自號魏公,顯然是想要效當年魏武之壯舉,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吧?
禮畢上天,李密隨即行文天下,稱行軍元帥府,魏公府下設立三司、六衛,為李密的私兵。而元帥府則設定長吏以下官職,歸李密節度指揮。同時,李密還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公、東郡公,也可設立長吏以下官吏,但人數比元帥府減半。
封過了翟讓,就輪到了各路首領。李密封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徐茂功為右武侯大將軍,各領所部兵馬。又命房彥藻為元帥左長吏,李公逸為右長吏等等。其他首領將官都有封拜。
至於幫了李密大忙的程咬金,李密並沒有像對付其他首領那樣,將他手底下的人馬打亂重編,而是允許程咬金繼續統領屬於他的那幫人馬。同時,為了拉攏程咬金,李密將程咬金所部命名為內軍驃騎,專門負責保護李密的人身安全。
經過這一番折騰,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的各路義軍紛紛響應,推舉李密為盟主,四方豪傑如上洛胡驢賊、濟北張青特、魏郡李文相、淮陽魏六兒、長平李士才、濟陰房獻伯等人都紛紛率領所部義軍歸順。其中,為了對李密投桃報李,程咬金也給李密引薦了一位綠林好漢,他就是孟讓。
孟讓,齊郡人,算是程咬金的老鄉。他在大業九年起事,後來和長白山的王薄合兵一處。等王薄被張須駝在泰山腳下擊敗,與王薄同時被捕,程咬金所救出來的人中就有他。後來王薄向北逃竄,孟讓則在鹽幫呆了一段時間,才又向南另尋出路。
孟讓進至都梁宮後,還曾向程咬金求援。在程咬金大筆金銀的支援下,孟讓東山再起,擁徒眾十幾萬人。後來遭到朝廷的圍剿,結果因為大意,敗在了時任江都郡丞的王世充手下。孟讓的十幾萬人馬全軍覆沒,他僅帶著十幾名親衛逃到青州,託庇於程咬金。
孟讓的歸附讓李密大喜過望,雖然孟讓來的時候只不過帶了幾個隨從,可是卻被李密封為總管,齊郡公。李密之所以如此厚待孟讓,是因為孟讓也曾是一方霸主,而今投靠了他,正好可以以此為榜樣,像天下人宣告他李密的態度,引誘那些佔據一方的霸主前來投靠,而且還可以透過這件事情,將瓦崗軍和他李密的名頭抬升到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封賞孟讓的確起到了極為出眾的效果,投奔瓦崗軍的人如百川歸海,絡繹不絕,瓦崗軍的勢力很快擴充至近百萬人。為了方便指揮,李密設定百營薄,登記歸附各營。同時,因為來投的人實在太多,原有的興洛倉城已經無法容納,李密就讓護軍田茂廣在附近建造了一座方圓四十里的洛口城,作為瓦崗軍政權的大本營。
挾著戰勝劉長恭的餘威,瓦崗軍開始四處出擊,橫掃附近各縣。很快的,安陸、汝南、淮安、濟陽、鞏縣等郡縣就成為瓦崗軍的囊中之物。這樣一來,興洛倉周圍,能夠對瓦崗軍還有些威脅的就是盤踞在鞏縣東南百花谷的裴仁基了。
這天,李密將手下眾將都召集起來,商討對付裴仁基的對策。那裴仁基畢竟是沙場老將,手下的虎牢軍團又是精銳,因此就被李密放到了最後解決。
聽到營帳中的人商量如何攻打百花谷的裴仁基,程咬金心中立刻犯了難,表哥秦瓊這次也跟著裴仁基出來,被困在百花谷,倘若瓦崗軍的人馬殺進去,刀劍無眼,到時候只怕表哥性命難保,只是他又不能私下去通知表哥,若是因此讓那裴仁基逃脫,罪過不小。李密對自己這麼好,沒理由託他後腿的。
當下程咬金就站了起來“密公,那裴仁基的人馬極為精銳,倘若和他大戰,只怕咱們損失不小。反之,若是能夠將他拉攏過來,對於咱們也是一大助力。程某人不才,願意做個說客去百花谷走上一遭!倘若不成,再行攻打,密公以為如何?”
“哦,程首領可有把握麼?”李密問道,曾經與朝廷對抗過的李密深知,那號稱精銳的軍團戰鬥力到底有多可怕,若是能夠不戰而勝,那自然最好不過。
“成與不成,總得試試才知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先去試試,若是那裴仁基不識抬舉,咱就發動大軍滅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