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也讀過書,甚至有遠的已經到中原去學習中原的文化。
只可惜,想要把中原的文化弄回來,實在是太不容易,要是用牛車拉,不知道要拉到猴年馬月去。
如果有了眼前這樣東西,那就太方便了,中原文化可以源源不斷傳入百越,為百越之地的百姓開民智,以便提升百越的整體水平。
“這是神物啊!”南越的使者摸著紙,激動萬分。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簽約也是順理成章,三個使者都分別將詳細情況修書一封帶回部落內。
果然,推恩令的封賞是大部分人都願意看到的,三個部落的首腦沒有多餘的意見,直接同意簽訂。
三個部落的首腦來過簽過之後,百越之地的其他部落也打聽到了訊息。
於是他們紛紛向大秦朝廷申請,要求籤訂與南越一樣的契約。
張良當然不會拒絕,凡是來的,一律與他們簽訂契約。
於是百越之地,一下子多了十幾個諸侯王。
“你這樣做不符合皇帝陛下的心思,陛下是不會理會你的!”趙佗終於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張良並沒有動怒,只是笑著說:“陛下一定會同意,一定會贊成,我相信皇帝陛下一定會看穿其中的奧妙。”
趙佗的臉卻有點黑,這張良打臉打得也太直接了,你為什麼不直接說,我看不懂其中的奧妙。
大秦麒麟殿中。
“諸位如何看張良的此項措施?”扶蘇問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立刻開動腦筋,開始領悟其中的奧妙。
僅僅只是停戰嗎?顯然不是。
還是開展貿易?也不是。
那麼是分封嗎?難不成是要搞舊制?
眾人思索良久,都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扶蘇透過諸天聊天群偷偷地問了一下王寅,張良那是什麼計策?
“什麼,這不就是那推恩令嗎?”王寅立刻就明白了。
那原本是西漢武帝時期為了對付諸王勢力膨脹,尾大不掉所產生的一個計策。它的效果非常之好,諸侯王用了這推恩令之後,他們的實力就開始分散,而且是越來越散,最後到了根本沒有辦法與大漢中.央政府抵抗,武帝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謂推恩令第一步是讓那一些部落首領能夠擁有王的稱號,但是這僅僅只是一個虛的稱號,事實上他們本來就是王,就算我們不封他們也是王,封王只是為了收攏他們的心。
第二則是讓他們把封地再分封給諸多兒子,而且允許兒子在封地內徵稅、徵兵,可以幹一切諸侯王可以乾的。這樣諸侯王的封底必然分裂,於是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分散,而且越來越難以一條心,內部也會因為分贓不均而產生矛盾衝突。
第三步,因為分封,於是王國分為公國,公國又分為侯國,諸侯王地盤越來越小,實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弱,其實他們已經不是真正的分封制,只是套了一個虛名的郡縣制而已。日後大秦隨便找個由頭,將他們一一收服,到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分裂到連反抗的力氣也沒有了。”
扶蘇按照王寅的分析說了一遍。
“陛下英明!”
“陛下神武!”
“陛下高見,我等不及也!”
一眾人立刻開始拍馬,一半是為了奉承,一半倒也確實是真的佩服扶蘇居然這麼短的時候內就能夠明白這推恩令的真意。
扶蘇借用王寅的知識裝了一波,裝嗶的感覺讓他舒爽。
“那會不會有人看出來大秦推恩令的真意呢?”有人疑問。
“不可能,一群蠻荒之民而已,誰有皇帝陛下之天資可以推斷出來?”又拍了一次。
“說的也是,而且我還覺得,就算真的有人看出來了,還得看老諸侯王是否願意聽從,就算他願意聽從,他的兒子們是否能夠拒絕如此誘惑?”
“看來那張良已將一切都考慮到了,真奇才也!”
“城主果然是城主,給聯推薦的兩人,都有著經天緯地之能,有了這兩人,大秦的基業穩了!”扶蘇想著,“韓信、張良回來,一定要重重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