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第一個想法此時近乎於完完全全成了一場夢。晁錯原是想趁吳楚叛亂之時,撈一把功勞,卻不想差點因此而喪命,此後,整個漢家除了與匈奴之間或許還有大戰,國內再無叛亂之可能。
而其第二個想法,此時似乎還有些可能。
當今之天子劉啟是個實用主義者,對於各家學派,只要是有用,其是皆用之。
而劉榮更是如此,在當初晁錯知道了劉榮要重用張湯之時,心中還是十分欣慰的,被其餘學派各種吊打,毫無還手之力,倒黴了五十餘年的法家總算是看到希望了。
聞晁錯之言,劉榮便是將自己與老爹說的那番話,又講了一遍。
“錯公且聽,……………………”。
當日與老爹說的還是太過急促,然此次與晁錯言之,足足是講了近兩刻之久。
而一旁聽著的晁錯變聽是邊點頭,聽得越多便是越興奮之。
當劉榮說完了之後,是抓起書案上之杯,將杯中之水一飲而盡之。
聽完了之後,晁錯是捫髯哈哈大笑:“殿下此策當真是一良策,算得上是一絕好之策也”。
言畢卻是又感嘆道:“哎,殿下可能有所不知,雖然各個郡國年年上報舉薦之賢良方正之士,然其中也沒有幾個能用之人,朝廷之官吏,皆是老臣,今日任這職,明日任那職。
若是這科舉能大舉推行之,朝臣青黃不接之事便可解決矣”。
劉榮是呵呵笑道:“當不得錯公如此稱讚,此策雖是我所想,然當如何行之,還是老師與我言之”。
“當陽侯之大才,常人難以及也”。
接著兩人便開始談論,此次科舉如何實施。
晁錯言道:“殿下,以臣之見,當先定下此次考科舉之時間,也好讓準備應試之人早做準備”。
劉榮是完全贊同晁錯的建議的,先將時間定下來,劉榮一番思慮過後便言道:“不若定在一月之後,錯公以為如何?”。
晁錯是捫髯言道:“此便依殿下之言!”。
接著劉榮又是言道:“此次考科舉之人,定是甚多之,長安城中除了宮中,似乎再無地方能一次令千人以上聚集之”。
然皇宮怎會是可隨意進入之地,一次數千人入宮去,這定會給宮中之禁衛巨大的壓力。
“似乎卻是無甚好之去處”,晁錯言道。
想了好半天,劉榮才興奮道:“不若到南軍之軍營去!南軍之教場甚為廣大之,且在軍中更可令軍卒在現場監察,以防作弊”。
“殿下此言甚是”。
……………………………………………………………………
與晁錯將科舉之諸事定了下來後,出了廷尉署之門,劉榮卻是未歸家地去,而是到了湯武之府中。
說起湯武,其也是倒黴,當初因吳楚叛亂之功而得封千戶之侯,還被劉榮的老爹認命為了衛尉。
然卻不想,樂極生悲,其子湯崢一次因酗酒,酒後竟在長安城中失手打死了一人。
湯武知道此事後是將湯崢一頓暴打,更是親自將其送到了長安廷尉署中,此事還是張湯審理之。
後來,湯武因此而自覺羞愧之,只得向天子上奏請辭,歸家思過,近大半年都未怎麼出國門,天子才會令撈將欒布暫代衛尉一職。
但欒布此時過於蒼老之,哪裡有那麼多的精力來處理衛尉之事,自然是力不從心之,後來還因此而病之。
不論如何,湯武乃是從劉啟還是太子之時,便跟在自己的身邊之人,且忠心耿耿,天子劉啟不信任他還能信任誰。
固此,在欒布患病之後,天子劉啟便立即命湯武從家中出來,繼續任衛尉一職務。
……………………………………………………………………
到了湯武之府中,劉榮便是毫不避諱,直言道:“湯卿,此次來尋你,乃是一要事要你相助之”。
“請殿下言明,臣定當遵從之”,湯武行禮道。
“我要借你南軍之校場一用如何?”。
聽到劉榮是要借用軍營之校場,湯武當即便是問道:“殿下要軍中校場有何用之,難道是要練兵不成?”。
看著突然變得一臉嚴肅的湯武,劉榮是呵呵一笑:“要校場練兵,哪裡來的兵練之,乃是一月之後,要行科舉,考科舉之人定是甚多之。整個長安城中,也只有你這南軍校場可放的下如此多之人”。
聞此言,湯武便是一點頭,“若是如此,殿下可隨意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