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天子劉啟一旁的薄皇后是笑道:“太子仁孝,本宮自然是知道”。
劉榮是立即起身,行禮道:“當不起母后之謬讚,我漢家以仁孝而治天下,孝敬父皇、母后,乃是兒臣之責也”。
如此,也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太子仁孝之心,當為天下臣民之楷模也”。
其餘之人,當即也是附和道:“太子仁孝之心,當為天下臣民之楷模也…………”。
…………………………………………………………………………
然不過多時,便有侍從行至殿中,按照次序,將飯食放在了殿中之人,眼前的書案之上。
緊接著,殿中一旁的樂師便奏起了歌樂,十餘個身材婀娜之歌姬,一個接一個的行至了殿中。
舉起酒杯,天子劉啟便笑道:“皇后與諸卿,與朕共飲此杯可好?”。
聞此言,其餘之人,皆是一行禮便舉起酒杯道:“謝陛下”。
如此,過了近一個時辰,殿中之眾臣,這才盡皆散去。
出了麒麟殿,便有三五朝臣,聚集在一起,一邊走一邊小聲議論道:“太子何時與皇后如此親近了”。
“你竟然不知此事,太子與慄美人前些時日,還起過爭執”。
然這幾人說的話,好巧不巧的皆是被晁錯聽在了耳中,晁錯當即便對身旁的御史中丞張演說道:“去查查那幾人是何人之屬臣,敢輕言天家之事!”。
張演立即便言道:“諾!”。
當日宣室殿中,朝議之時,天下劉啟雖是言道只有三公九卿之臣與天子一起到甘泉宮來。
但劉啟口中的三公九卿,可不只是單單說的這十餘個人如此簡單。
乃是說,其所屬衙門之主要的屬臣,皆要來之,若不然,只憑一人,又如何能在甘泉宮處理好朝中政務。
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天子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
其御史大夫署中,所屬之屬官有御便有御史中丞一人、侍御史十五。
御史中丞秩比千石,其職掌是外督守、令,而在朝可舉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關刑獄之事。
固此,御史中丞雖是個千石之吏,即便是碰上個秩比兩千石的太守,通常也不會去向太守行禮,而是品階要高上數皆的太守貼上笑臉來與御史中丞陪笑臉。
然有如此之情形發生,也只能歸結於御史中丞職權過大。
說到此,便要說道,劉彘之時,所認命監察天下各郡國的刺史,便是通通歸御史中丞管。
固此,其也是整個御史大夫署中,職責最為重要之官吏。
然御史中丞只有一人,而侍御吏則是有十五人之多,其皆是秩為六百石。漢家所謂的御史,有時就是指侍御史。其職掌是舉奏百官的非法和違失,也可奉詔逮捕和拷問有罪的官吏。
這晁錯手下的御史中丞張演,乃是晁錯還是內史之時,便看中的屬臣,當初天子劉啟下詔,升任晁錯為御史大夫之時,晁錯便進請奏天子,將張演一同調職調到了御史大夫署中。
能一直抱著晁錯這顆大樹,這張演怎會不願之。
然如此多年在晁錯的調教之下,這張演,儼然已是晉升成了個狠角色。
只要是被其盯上,或是晁錯吩咐過,要緊盯之人,多數最終的結果,皆是到廷尉的大牢中去…………
…………………………………………………………………………
甘泉宮這個地方,即便是在盛夏時節,天氣比起長安來,要涼爽上許多。
翌日,一大清早,天子劉啟便是來了興致,當即便命王仡將劉榮召入了殿中。
一入殿,劉榮便言道:“兒臣拜見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