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爹的教誨

從一群毫無廉恥可嚴的強盜口中說出什麼漢匈和睦之言,簡直是就是莫大的諷刺。

自高皇帝白登之圍後,漢匈之間雖和親已有數十次,後便數次修訂盟約。

但實質上,漢匈之間,是從未有過長時間的和平。

往往是短則一載,多則數年,匈奴便會單方面撕盟約,襲擊漢朝邊境。

即便是出言問之,漢匈之間不是有兄弟之盟在嗎,為何會如此?

而其也只會搪塞道:什麼草原乾旱,匈奴之民難以為繼云云。

然只要不是個傻子,都知道強盜打劫是不需要理由的。

到目前為止,漢家的歷任天子,皆會教育自己的太子,一定要記住吾漢家今日之恥辱!!

天子劉啟當然是忘不了文帝病逝之前,說的那兩件事,第一,便是諸侯王之隱患,第二,便就是匈奴之禍。

而如今,吳楚等五國雖是叛亂,但其叛亂最終已被平息。且已推行了推恩令,如此分封下去,要不了幾代,漢家的諸侯國便不負存焉。

若是碰上了,向劉勝那樣動不動就要生百八十個兒子的,一代人便要將國土分完。

雖然當初晁錯諫言天子劉啟,想要解決匈奴邊患,首先就使漢家自身安定矣。

這便是那句“攘外必先安內”名言的出處。晁錯當初所說的,雖然是有一定的私心,但卻也並沒有錯。

一個國家最終走向滅亡的大部分原因皆是從內部開始的。

若是漢室朝廷不能一舉解諸侯王對中央政府的威脅,要不了多少年,漢家必要內亂矣。

倒是匈奴趁亂而入,那歷史還不知道會如何發展下去……………

在近代華夏的歷史上,曾經某黨派有一位叫做常凱申的人物,也引用過晁錯的這句話,“攘外必先安內”。

只不過,當時華夏的局面,與漢時可是不同。

以匈奴那僅僅有幾十萬人部落式國家,想要滅掉漢朝,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綜合國力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匈奴也只能不停地襲擾漢朝,令漢朝上層精英階級對匈奴產生畏懼知心,從而得到利益。

而滅掉匈奴,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自晁錯提出了等條陳諫言之後,漢家也是建立起來了一套應對匈奴的防禦體系。

雖然這個防禦體系,非常的被動,只能夠依託長城,與匈奴作戰。

但還是能夠擋得住匈奴的一些襲擾的。

就例如說,自從李廣從長安被調任到了雲中郡做太守之後,在數次匈奴白羊王部襲擾之時,不需要朝廷的增援,其還是能夠抵擋的住中午的襲擊的。

且時常還能有一些斬獲,雖然這些都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所得之。

而漁陽的程不識所部也是如此。

固此,漢家比時所欠缺的,只是時間充裕,漢家便也能夠武裝出數十萬騎兵來,到那時,便不會如此被動了。

而近代華夏那個時候,倭國入侵東北,大片大片的華夏領土,被倭國佔據。

華夏民族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那個時候的華夏人,已然不知道,未來國家的命運會是怎樣的了。

不僅僅是底層的人民是這樣,連整個國家的精英階級,也是不知國家的命運是該走向何方。

到了這種時候,當是團結全民族之力,抵禦外敵之時,而常凱申,還在高喊什麼“攘外必先安內”,的確是有些不合時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