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陣的老兵比例比較多,他們更加的有經驗,而且作為京都大營的兵,他們對於這幾個城也是非常的熟悉的,今天來攻城也不會慌張。
老兵們沉著冷靜的指導新兵們進行活動。很快就和城牆上的守軍打有來有回的。
雙方爭奪的重點就是城牆處的缺口。
只要開啟缺口,誰還費勁爬城牆,之前一波投石已經將缺口開啟。現在雙方的戰鬥完是圍繞爭奪這個缺口展開的。
至於其餘的攻城器械也不放鬆。如果多打通一條通道出來正好可以兩面夾擊,豈不美哉。
不過守城方也推出了刀車。
就是在木質結構的小車的外部固定上刀刃,可以殺敵,同樣也可以防止攀爬,這可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爬刀山了,不怕疼你就來。
所以可以充當一種攻防兩用的掩體。
守城方以刀車作為掩護,形成一圈保護住城牆的缺口,同時後面的工匠盯著刀光劍影在修補城牆,木塊石料只要能利用上的就要利用。
這個時候沒有人後退,他們都知道一旦城破了,想要發生什麼秋毫無犯的事情是不可能的,那樣紀律嚴明的隊伍終究是少數。
特別是經歷了長時間戰鬥才拿下來的城池,不讓士卒們好好的釋放,擔心暴動哦。
所以這些工匠們也是拼命修。
只要城守住了,他們自身還有家人才不會受到攻擊,雖然時不時的就有倒黴蛋被射中,但是並沒有人撤下一線。
戰場上的緊張的氛圍讓他們暫時忘記了傷痛,開始努力工作。
缺口在一點點的被堵上。
而攻城方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高大井闌上的射擊平臺將火力對準了修建的工匠隊伍,哪怕是有士兵們用盾牌幫工匠遮擋,同樣也有不小的傷亡。
井闌的確是攻城一項偉大的發明,在遠端火力上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使得攻城方不用擔心被射成刺蝟了,自己也有了火力掩護。
而面對刀車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攻城錘和撞木同樣也可以,完沒有必要翻過去和敵人打,直接撞開來就對了。
這樣不斷地撞擊刀車使得他們的陣營破碎,岌岌可危。
而老將就在城頭沒有離開,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的人一抬頭都可以看到老將的身影。
就如同一個定心丸一樣。
守軍計程車氣就是靠著那些老兵的誓死抵抗和老將的壯心不已才維持住的。
甚至城頭下的攻城隊伍也發現了大魚,除了城門處的缺口,老將所在的位置也成為了他們的重點的攻擊物件。
這可是敵人的頭,帶回去的獎勵一定少不了。
這不就是每一個士兵的願望嘛,生擒或者說殺戮敵首,這可是非常大的榮譽。
連井闌上的弓箭手也將火力集中在城頭之上。
楊素帶領親衛對進行抵抗,周圍同樣也有一部分計程車兵,守衛城門的同時拱衛老將軍。
楊素試圖勸說爺爺後退,隨著攻勢的猛烈他們所在已經是一線了。
已經很危險了,親衛隊現在已經組成了盾牆抵禦襲擊的箭雨。
同時也有敵人開始順著攻城器械攀爬上來越來越多了。
城頭的區域狹窄,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不怎麼有利,在現在的戰局中有點突出。
老將沒有同意後退,不能退,現在是拼命的時候,比拼的就是誰敢打敢殺,你一後退,士兵們的那股氣就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