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整個鸞鳳城都比較的平靜,從悲傷的氣氛中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狀態,不是大家的忘性大,只不過大家將這份悲傷埋藏在了心底,畢竟人是要往前看的,日子還是需要照常往前走的。
這幾天的時間裡大家都是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倒是有一些小溫馨的感覺。
不過更多的人都知道這短暫的生活來之不易,過一段時間很有可能就會面臨大戰。
隨著冬天的一步步的臨近,草原人那邊也是愈發的蠢蠢欲動,不論是為了消耗多餘的人口還是為了劫掠,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每天陳錚沈括他們總能從北方收到各種各樣的傳遞過來的訊息。
最先有變化的就是各種商號,在北邊的一些雙方交易的重要城市的交易量開始大幅度的下降,很多商隊都是匆忙撤離。
有人可能會問,打仗的時候不是發戰爭財的最好時間嘛,為什麼他們不留下來賺錢反而跑路了呢?
首先第一點就是戰爭財這種東西得有命去賺,命都要沒了就不要想什麼戰爭財的美夢了。
兩方很快就要交戰了,氣氛也越來越緊張,雖然很多時候大家都說戰爭讓平民走開,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而且一旦開戰,留在敵方陣營中的本國人很有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被針對,甚至是因此喪命,這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還有第二點發戰爭財得有實力,有門路,不是你想倒賣物資就可以倒賣的,這個事情看似簡單,實際上暗藏危機。
小本生意的人就不要想了,一旦開戰的話他們沒有實力是守不住自己的貨物的,北燕這邊倒是不會有人做這樣的的事情,但是草原人可沒少幹,曾經頭鐵的那些人,現在墳頭的草都得有一尺高了。
而且戰爭財是那麼好賺的,你要是運送一些藥品糧食之類的正常交易還可以,但是你要是搞著小動作之類的,比如說哄抬價格,聯絡敵國之類的,不好意思,一旦被發現的話,你的項上人頭和你說拜拜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所以除了有底氣的大商戶,其餘的各個中小型的商會都開始收縮,不往北方靠攏開始南下,要知道在戰爭期間如果生意受到了損失可是沒有人會給你佩服的。
特別是青鴉商會這邊不能在有大量的活動了,他們力量還不夠強大,一路上不怎麼太平,胡春和趙家三兄妹商量了一下,除了在南邊一些的商會活動繼續進行,北方的都潛伏下來,源源不斷的為陳錚打探北方的訊息。
他們商會的名頭不假,但是他們真正的作用可是給陳錚提供情報的。
他們南下避禍去了,誰來打探訊息?所以他們只好暫時關閉北邊的青鴉商會的各個交易,開始潛伏下來,專心蒐集情報。
而且在靠近邊關位置的各個城市,村莊之類的也開始提高警惕,提防隨時有可能出現的草原人的痕跡。
大規模的草原人的隊伍沒有出現,像是之前燕雪嵐剿滅的拖雷的那支三千人的隊伍就屬於大規模的了。
零星的十幾個或者幾十個倒是有所發現,這些草原人往往都是被派出來偵查的,他們透過各種各樣的小路,翻山越嶺的進入北燕,然後觀察情況,給外面的草原人大部隊指引進攻方向,提供情報。
就算是將這些人消滅了也會有下一批人的到來,人對於正在處在戰爭邊緣的兩個勢力來說不寶貴,反而和草芥一樣沒有太大的區別。
對於這些人的存在很多人都習以為常,打沒有作用,就讓他們看,反正這些人的到來也就意味著草原人的大部隊隨時到來,然後大家就真刀真槍的打上一場,這麼多年以來作為面臨北燕受到草原人襲擾最嚴重的建州,早就對這樣的情況習以為常了。
沒有什麼爭吵,沒有什麼逃避,沒有什麼不甘心,大家已經可以十分坦然的面對呢。
可以說每年都會有這樣類似的事情發生,區別只是規模大小的問題,建州人民和草原人多年之間的血仇已經無法化解開來。
這就是北燕的邊疆,北燕的屏障。
雖然沒有人大肆宣揚這樣的事情,但是建州人民都已經積極的準備起來,多年的鬥爭讓他們知道求饒,逃跑都是沒有用的,當一個帶路黨更是隨時可以被拋棄的,只有奮起反抗,抵抗草原人的侵略才是正確的道路。
整個鸞鳳城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但是仍然在緊羅密佈的佈置著,一旦戰爭開啟,燕雪嵐是一定會拉著隊伍上去打一打的。
為此無論是鸞鳳衛還是逢春營都開始加緊訓練,就連治安隊也一樣。
治安隊雖然不出城作戰,但是他們必須要學會使用各種守城的器械,熟悉城防的佈置,如何疏散群眾,如何封閉城門,如何利用城內的環境進行巷戰之類的種種。
也多虧燕雪嵐選擇了駐軍的城堡又改造成了鸞鳳城,本來它的設施就是為駐軍設計的,所以它外部城牆可以很好的防禦,易守難攻。
特別是現在鸞鳳城內部人員比較的充足,而且已經有些飽和狀態了,短時間內收留不了更多的人了,除非他們進行擴建。
現在整個鸞鳳城裡面居民現在約有六萬人,男女老少都有。
而鸞鳳城現在的兵丁約有四萬。其中三萬人乃是燕雪嵐的鸞鳳衛,這可是她的主戰計程車兵,其餘的一萬人中,有一千人是逢春營。剩下的九千多人就是治安隊,算是半兵半農的隊伍,平日裡勞作的休息的時間還要進行相應的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