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對自身武力雖然有些自信,但還不至於盲目自信。
讓他一人對戰數千人,一樣沒勝算,能逃生的話也只能逃了。
我是什麼都考慮好了,覺得此行有把握才讓你一起來。呂虎不便多做解釋,有些事沒法解釋。
在呂虎看來,一個典韋就已經是萬人敵了,不說斬首數千近萬,典韋如果一心想逃走的話,即便賊眾多達萬人又能如何,歸根到底賊眾只是一幫烏合之眾罷了,比起真正的黃巾精銳要差太多了。
當然理想情況下,若是己方有一支兵馬,不管人數多少,哪怕只有數百人或一兩千人,對上數千賊眾也有一戰之力,但眼下還真沒有,那麼典韋加夏侯惇的搭配,能不能抵擋住數千黃巾賊?
一般來說正面抵擋甚至殲滅敵軍,可能性不大,應該說是根本沒可能,但不要忘了典韋、夏侯惇武力值擺在那裡,按呂虎的設想,不去拼消耗,而是採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一碰到敵軍,不管不顧直衝敵軍中軍,典韋二人是不是有可能在賊軍軍陣中斬首敵方主將,主將一死這幫烏合之眾恐怕再無戰心。
這便是呂虎對牛頭山此行通盤考慮,沒有把握他是不會輕易冒險的。
話雖這麼說,但呂虎沒必要,也無法跟夏侯惇解釋這麼多。
有些事情不需要理由,也沒必要看過程,只要結果就好。
呂虎只要一個結果,讓典韋和自己二人全身而退。
聽我的就行。呂虎對夏侯惇說。
夏侯惇不再對此事糾結,而是進入狀態,要尋找登上牛頭山的通道。
他二人繞著山腳走了一圈,好像沒有看到登山之路。
怎麼可能?呂虎有些不敢相信。
既然說黃巾賊眾在牛頭山安營紮寨,那麼就必然有路可走,沒路上山難道賊眾像猴子一樣攀緣上去?
可是他們來來回回,認真細緻找了一遍又一遍,硬是沒能找到登山之路。
真是奇了怪了!呂虎與夏侯惇面面相覷,二人都有些無語。
正當他們為登山問題犯愁時,突然聽到了喊殺聲,他倆循著聲音走去,就在牛頭山的北麓山腳,一支賊軍正在圍攻一人,因為距離還有些遠,只能看到被圍之人身貌服飾,卻看不清他的臉。
此人會不會是典韋?呂虎與夏侯惇對視一眼,二人決定進入叢林中,在茂密叢林的掩護下,二人不斷接近戰鬥發生地。
呂虎從茂密叢林中伸出半張臉,兩隻眼睛正在觀察戰鬥雙方的情況。
圍攻之人個個頭裹黃巾,身上穿的寒酸,有些人腳上連鞋履都沒有,光著腳在作戰,用的武器也落後,怎麼看都不像正規軍。
根據這些表現基本可以判定這支人馬,應該就是盤踞在牛頭山上的黃巾賊。
黃巾賊眾人數不算太多,但也在兩三千人以上,由黃巾軍頭領及一些頭目率領。
被圍攻的漢子,身材相貌極其粗獷,此人可能是呂虎所見之人中身材最為高大魁梧的一個,比之曹仁、曹洪及夏侯淵,也包括他身邊的夏侯惇,還要高壯,呂虎覺得這裡應該用粗獷這個詞。他像公牛一樣雄壯,頭裹灰巾,身穿胡服,手中握有一對大鐵戟,威不可擋!
此人極有可能是三國戰神典韋,就是宛城之戰中,為保護曹操奮力死戰,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的典韋!
典韋最明顯的特徵除了身材極其高大外,就是他善使雙戟,一身武藝不凡。
只要滿足這兩點,基本可以確定此人就是典韋。
你這瘋子,為何莫名其妙攻打我牛頭山,還媽的殺死我大小頭目十幾名,牛頭山兄弟數百人,你到底是何人?這支黃巾軍的頭領在高頭大馬上問話道。
你問我是誰,俺告訴你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典名韋,己吾人。典韋一戟打死一人,逼退賊眾才說:你們這些天殺的賊人,殺我村民,掠我錢財,最最重要的是殺了我四婆婆,我典韋豈能與你善罷甘休?
殺了一個糟老太婆而已,這年頭兵荒馬亂的死個人難道不正常嗎?頭領不以為意地說。
正如黃巾頭領所說,每天都有人死,要麼死於戰亂,要麼死於疾病,要麼死於饑荒,要麼死於衝突…
什麼時候消停過?
別說死個老太婆了,青壯年都不知死了多少,這年頭死個人跟死一隻雞有什麼區別?黃巾頭領繼續說道。
哼,別人死不死我不管,但你傷我親友我絕對不能答應!典韋大喝一聲,火力全開,一對鐵戟舞得虎虎生風,打在人身上,擦著就傷磕著就死!
眨眼工夫十數名黃巾賊眾死在了典韋戟下。